中国人用中文码字,实在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就像聊天一样,你怕不怕呢?
切,谁还会怕聊天?又不是辩论赛!
好吧。我们一起来看看聊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亲,我来了!
聊天对象通常是跟自己关系甚好,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这样才有的聊么。
我办公室竹哥和浩哥就特别有的聊。瞧!刚从厕所回来,两人又头碰头在一起聊开了。别误会,不是上班时间。
一个是负责公司电脑维护的,另一个负责水电维修。这两人凑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你有篮球我有酒。下班一起打篮球,宵夜一块儿喝小酒。
虽然谈不上高大上的志趣相投,但也不至于狐朋狗友臭味相同。
对象不对,一句话就能聊死!
话逢对手,在一起,千言万语不嫌多。聊着聊着天就黑了,还是不舍得分开!你有没有这样的幸福钟点?
2.哥俩好姐妹好
聊天内容通常不受约束。想聊啥就聊啥。
要是像古代文人墨客那样,其实也挺让人羡慕的!
苏轼和僧人惠崇也有来往,写下了不少交游诗。想必,对他们来说,聊天的内容已经带有了跨界的味道。
一位是才情满腹的诗人,一位是得道高僧。两人聚在一起,不知要碰撞出多少火花!?
《慧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遇上时。
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画作题的诗,读起来是不是兴味盎然,能让人想见当时聊天的气氛多么热烈!
这是活脱脱的哥俩好啊!
3.写作是不是也能这样啊?就像聊天一样!
我觉得可以。取其神髓,遗其外形。
写作如果能开启聊天模式,一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是说,读一本伟大的著作,就像是和一位伟人聊天么?
看样子,伟大的作品都有一种隐形的聊天模式。
首先,想象你的读者。
他就在你的眼前,坐在你的对面。等着和你聊天!
这样一来,是不是觉得,你开始慢慢开启聊天模式了?
他可以是你的朋友,你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你有好多话想亲自告诉他。
他可以是你的亲人,你正在用全新的姿态与他对话,希望他能和你一样用心聆听。当然,首先你要全身心投入。
他可以是你的同事或者伙伴,你见到他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你想与他一起探讨共同的事业和工作,甚至梦想。
他还可以是你素未谋面的偶遇之人,但你依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对话,你想帮他解决困难,让他感受你的诚恳和能干。
其次,想象你要说什么。
包括他想听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如果他是你同事,他想听什么呢?你的一段成功经历,还是昨天的一件值得回味(复盘)的事?
比如,在接待客户时你先介绍了公司的新产品让对方很感兴趣,或者你跟他聊起自己的某一项爱好,使你们成了好朋友。
或者,你急着要告诉他,你新学的某一种工作方法很好用,想分享给他?
比如,手机一款管理文件的APP特别好用,想推荐给他。
总之,为了激发你写作的欲望,要尽量想象你的目标读者在你面前时,想告诉他什么。要激情饱满地告诉他。
再次,想象他跟你交谈
这就是互动感。读了简书里面很多受欢迎的文章,总结出一条——互动感很重要。看看咪蒙吧:
咪蒙简直就是一位假装聊天的高手!!你读读,每一句话就像面对面说给你一人听一样。
这种阅读体验感太TMD性感了!
我要是她的读者,一定喜欢她的文章。
说了半天,是不是要给点可以直接操刀的利器干货?
(1)多用问句
别问我疑问、反问、设问怎么区分。没关系,你会写问句就好。
实在不会写,那就百度一下,怎么把平铺直叙的句子改为问句。
问句特别能引人思考,也容易带动自己进入聊天模式。
你说是不是呢?(这就是问句!)
(2)“你我”并用
一味用“我”,比较容易陷入一言堂的困境。比如说,我觉得,我认为,我以为,用的多了,自我意识太强,就削弱了聊天氛围。如果观点又比较尖锐,那就很可能让某一部分读者不舒服。
同理,一味用“你”,比较容易造成距离感。文章里面满是“你怎样怎样”,似乎有些指着对方鼻子说话的感觉,也不利于友好聊天。
恰当的方式,应当是“你我”并用,形成良好的互动感和现场感。
小结一下:
想象你面前就坐着读者;想象你想跟他聊什么;想象正在和他交谈。这三种想象帮你开启写作聊天模式。同时,多用问句,“你我”并用,可以增强现场感和对话感。
写文章和说话,有许多相通之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我的另一篇《你说话有多好听,文章就有多美丽》。
试着开启聊天模式写作吧!让写作和聊天一样轻松愉悦。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