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视频总结,UP:老蒋巨靠谱
提升认知的3个前提:
1、神经活跃度
你能够有多深的沉浸在一个思考过程中,以及你能够把一个问题想得多么深多么广。
一个人能够长期的在长达几天或者至少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反复的去揣摩一个问题。
隐藏条件:你需要能把一个问题扩的足够广、扎的足够深,这就是你思维的活跃度。
能够找到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隐藏的关联、对比较混沌和复杂的事物进行归因。
2、信息量
思维素材
俗话说:阳光的下面没有新鲜事。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其实包含了大量的规律还有经验,通过积累素材和案例,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现如今的一些情况。
3、把信息量进行建模、结构化
实际上真实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尤其是当你了解一个复杂生态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不管你有多少的信息渠道,不管你是什么阶层的人,你都没有办法了解到全貌。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基于真正的世界从而得出某一个认知,一定是要把真实的世界简化,通过建模来简化。只有经过了建模只有你脑子中有了建模之后把现实的事物套进去,我们人类才能够用我们的大脑结构去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完整的思维过程:
揪线团——能揪的多深就揪多深
摊大饼——能摊的多广摊多广
切块——把大饼切块,进行结构化,变成认知框架
如何提升神经活跃度?
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尽可能细致的去多琢磨事儿,所想多看
不要忽视社科相关的内容,至少是一种锻炼思维活跃度的很好的锻炼素材。
最适发展期已经过了,如何提升自己的神经活跃度?
尽可能多的从碎片化的生活从碎片化的时间管理中挣脱出来,让自己每天至少留一个时间段,去进行完整的思考和学习。注意时间的持续性,效果更显著。
信息量的积累是可以碎片化的,建模和结构化的过程不要碎片化
思维的推导过程不能省略
阅读不是为了故意反驳和之一,不是去盲目相信什么、获取什么,不是去积累谈资或去摘抄。阅读是反复的权衡、揣摩与推演。——培根《揣摩与推演》
阅读文字可以自己掌控节奏,视频是被逻辑带着跑的过程。
阅读就是结构性的思考过程,视频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想要高效获取结构性知识就是读书。
读什么书?
1、读启蒙时代的书籍
《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道德情操论》
理论体系可能会落后,但是从问题的最根源出发。即把事情从头到尾说清楚。
2、介于教科书和大众读物之间的通识性很强的读物,能够提供框架性的内容。能够迅速了解到学科如何形成,怎样深入了解到这个领域,引导出一些元问题。
通识性书籍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
《曼昆经济学原理》
《性学观止》
《社会学的邀请》
个人化:
《刑法的私塾》
《天真的人类科学家》
《万历15年》
《哲学科学常识》
传播学成为显学的时代,需要有创作能力和创作技巧
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思考过程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