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粗略观察统计,剽悍晨读从八月起,推出至少三篇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
0817:剽悍晨读:年阅读超700本的书评人,教你搞定快速阅读
再就是昨天的推送:
当我因写不出感悟,排斥各种速效剂般的技能灌输时,静下心来做了上面三篇文章的思维导图:
然后发现在8月17日的晨读内,倡导的不带有任何目的的"流水式阅读理念"与9月26日《深阅读》一种中提出的边问边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是相悖的。
所以,写过这么多晨读感悟,看过各种读书技能的你,决定遵循哪一种阅读方式?
另外问大家也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在看完各种别人费心整理出来的读书技能之后,你的读书方式或者数量有什么改变吗?
答案如果是没有,可以继续读下去。
想起自己最初培养读书习惯时,看不到半页就开始走神,忍不住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或者眼睛盯着书,思绪已经飘到八千里之外,不知刚才自己读了什么。
后来,想到了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好办法:读东野圭吾的小说。
他的小说处处埋着伏笔,情节丝丝紧扣,让你忍不住继续读下去。
可是他的读后感我一篇都没有写过,这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我想表达的是,在最初培养读书习惯时,学再多读书方法和技能,都比不上捧起一本可以读进去的书来的有效。
也并非斥责上述技能无用,因为在沉下心来做导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提到的点,确实很科学,但前提是如果应用到阅读中。所以对一个培养读书习惯的新手来讲,效果或许并非理想。
在谈到习惯养成时,我们会谈到心智。
我们的心智总量有限,所以会有节省心智消耗倾向。而做一项任务时,它的心智模型如下:
任务心智消耗=基本消耗-正向激励
基本消耗=难度+身体+状态+其他
正向激励=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任务越难,越不容易坚持的原因。因为难度消耗过多心智,而短期内又无法获取足够的正向激励来补足。
而玩游戏看视频很容易沉迷,是因为消耗心智少,而短时内获得的正向激励如心里满足感会比较多。
所以一个习惯的养成,前期应该以尽力减少心智消耗为前提。
回到读书本身,那些教你选取固定场合,固定时间段阅读或者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是加大任务执行的难度,无形中消耗了更多的心智。所以很难坚持。
再其次,关于读书应该带着什么目的来读,何兆武先生的这段话给了很好的诠释:
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
读书即目的本身。
你一本书都不读,还妄想从各种技能里变成热爱读书的大咖,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读书技能是需要被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技能方法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其被推崇,自有它的道理。即使不科学,也是在你先吸收以后再做筛选。
但技能并非现在就全盘应用,作为一个读书新手,不如先把眼花缭乱的技能暂放,拿起最感兴趣的那本书,不管它是什么题材,有无实用价值。也不管应该在什么场合,只要你感兴趣,给自己定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目标,哪怕每天读上1页,坚持下来,一样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
毕竟习惯的初养成时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成以后,再试着利用技能精进也为时不晚。最后三毛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人生漫漫,拥有阅读的能力何其幸运。祝在读书这条路上,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