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名称:府院之争
等级:★★★★★(11南京师范大学复试;15湖南师范大学;15南开大学;16南开大学;17华中师范大学)
定位:民国的初建(1912-1923);民初政局;北京政府;政治
二、参考答案
民国政治事件。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不久任命段祺瑞为总理。不久双方因徐树铮问题[1]起摩擦,此后逐渐形成了总统府和国务院两派斗争的格局。1917年,双方在对德参战问题上产生冲突,段有督军团和日本等列强的支持,而黎则有国会和美国的一定支持,争持不下。最终段借张勋之力赶走黎,继而又讨张,重新执政,府院之争遂以段胜黎败告终。段依恃军力获胜的结果表明,北京政治正由内阁主导逐渐向武人主导发展[2]。另一方面,府院之争也显示出《临时约法》设计的二元化政体带来的问题[3]。
注释:
[1] 有关这个问题,见张海鹏主编,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0-161页。
[2] 这个结论见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65页。
[3] 关于《临时约法》的问题,见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108-110页。
三、解析
有关府院之争,一般都会在“狭义”的意义上展开叙述(它还可以泛指北京政府时期各种府院政争的现象,这里采用的是狭义的),并能想到围绕对德参战案的斗争、与张勋复辟的关联及段祺瑞胜利的结局。不过关于这件事情,尚有更加深的内容可以注意:
关于武人主导,可能由于后来枪杆子对政治的影响实在是太过重要及明显,并在宣传及历史叙事中也不断突出;同时由于用后出的“北洋军阀”概括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以至于忽略了这个变化。一些可能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可参见杨天宏:《袁世凯的“去北洋化”与“北洋正统”幻灭》,《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33页;桑兵:《“北洋军阀”词语再检讨与民国北京政府》,《学术研究》2014年第9期,第104-106页。
有关《临时约法》的问题,一方面一般对该法多为褒扬;另一方面则对民初乱象多只注意到北洋人物带来的破坏。这样就容易忽视其它方面,比如《临时约法》带来的一些制度性的问题。这里可以适当体现。
当然,在府院之争中还可以看到其它方面的一些内容,比如存在的一些北洋派系的意识,以及类似内政外交打成一片的现象。如果对这些方面有把握的话,也可以适当体现。
四、参考资料
[1] 张海鹏主编,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9-172页。
[2]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51-65页。
[3]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108-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