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桑田句便工”可以看出文学创作和政治之间的联系,而诗歌创作比其他文学形式和国家政治的联系更进一步。对于部队诗人的白桦也不例外。1947年白桦参加中原野战军,曾在贺龙身边工作,1952年在在昆明军区和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从此和云南结下不解之缘。
《白桦的诗》这本诗集分为“我的青春在边疆”和“沉默和思考后的歌”两辑,这两部分恰恰反映了国家和他的生活。就像他的人生一样,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就像白桦说:“我的诗和我的小说,戏剧,电影一样,都是从地层下喷射出来的,浑浊的原油,没有加工炼制就燃烧起来了”。作为苦难者的代表,白桦始终秉持着文人的风骨和良知,将自己遇到的不公不平和痛苦转化为热情。就像白桦的人,白桦的每一行诗都是从血管里流淌来的滚烫的诗句。
白桦的诗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激情澎湃,直抒胸怀。以《白桦的诗》中的《金沙江的怀念》为例。这首诗是白桦在1954年4月10日,金沙江畔所写。开头第一段“一朵金色的云 ,落在银色的雪山顶 ,素馨兰在风尾竹上笑吟吟,——是雪山上始融雪的春开,金沙江两岸的人民怀念着一位可爱的将军。”直接抒发了金沙江两岸人民怀念的是一位将军,表现出这位将军对当地的人民的影响很大,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将军。“十八年前的的今天,将军率领十万红军,战士水壶里还装着湘江的水,将军手里还握着武陵山上的竹根,抢渡金沙江,踏烂了川军”。1936年春天,贺将军率领的红军二、六军团经滇西北,抢渡金沙江,过雪山到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从中可以看出他诗中的将军是可歌可泣的贺龙将军,饱含对贺龙的怀念。关于白桦写贺龙的诗不止一首,他对祖国,人民和贺龙将军有一颗爱之心,这个爱之心就是他感情的源泉,由于感到不吐不快,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澎湃,下笔的时候往往直抒胸臆。还可以看出他往往借历史上的悲壮人物来寄托情思,表明爱憎之情。
白桦的诗第二个艺术特色是锋芒毕露,语言警厉。在云南的经历磨炼了白桦如锥如剑,锋芒毕露的语言,他的诗句锋芒毕露又蕴藉无穷,他在社会底层更容易聆听到人民的呼声,知道底层人民的所爱所憎,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在《白桦的诗》中的《轻!重!》中所写“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重?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中震动,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这是1956年8月在昆明写的诗,这也是作者自己、强者的呼唤,他认为只有雷劈电闪,才能震惊沉睡的灵魂。语句间也警厉的告诉人们边防军士兵的重要。读这些诗句不能不去回忆历史,不能不去正视当时的边疆生活,也在使后人思考未来。
我觉得白桦的诗也并非如此完美,他的诗就好像一个天真汉,坦率的可爱,直言直语,丝毫没有掩盖,朦胧的地方。白桦的诗缺乏艺术的含蓄,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是言尽意尽一览无余。有很多诗段近似于白话文,缺乏诗的形象和艺术魅力。其次我觉得他的诗概念负荷太重,甚至整个章节都是逻辑语言的堆砌,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的意境。虽然诗成行,却有说教感,导致诗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