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寻心中益,乡约石柱”挺膺担当实践团奔赴石柱县中益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
才情倾洒乡土,壮志共赴脱贫
石柱县中益乡曾是全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经过不懈奋斗,当地群众生活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扎实成效。
为深刻感悟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广大扶贫干部的担当与奉献,实践团来到重庆市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的每一样展品,都鲜活地勾勒出中益乡脱贫路上的艰辛与坚守。成员们驻足凝视,仿佛亲眼看见扶贫干部走村串户、精准施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的动人场景。
探访“两弹”基地,领悟使命担当
为深入了解国家科技发展历程,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团前往当地“两弹一星”教育基地。墙上详实的文字、珍贵的图片,系统阐述着“两弹一星”的发展历史——从艰难的科研起步到一次次试验成功,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
在那个物质匮乏、技术封锁的年代里,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毅然投身“两弹一星”事业。他们隐姓埋名、在艰苦中默默耕耘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在场成员。
寻迹“初心”担使命,薪火相传践青春
为深入了解中益乡脱贫攻坚的奋斗进程,实践团沿着习总书记2019年考察调研的足迹,开展“重走总书记之路,感悟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
2019 年,总书记在此留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殷切嘱托。如今,石碑上的“初心”二字,早已超越脱贫攻坚的起点意义,化作激励千万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坐标。
在初心广场旁的“初心小院”,实践团偶遇90岁高龄的老党员马培清。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人,曾将自家柴棚改造成主题邮局、阁楼开辟为“初心书屋”,用土家族特色“幸福米米茶”招待游客,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此次中益乡之行,让实践团深刻明白:脱贫攻坚的成果里藏着“实干”密码,“两弹一星”的丰碑上刻着“担当”注解,马婆婆的皱纹里写满“坚守”答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应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既要把课堂所学与乡土所需紧密结合,用专业知识为特色产业赋能;也要以奋斗者为镜,把“初心”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光芒。这既是对时代的回应,更是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人;罗明辉
图片:周庆莹、张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