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意识其实是知道真相的。一句话将沉浸在第三篇章遨游的我拉回了现实,一看时间,23点23分。
不得不打断这股沉迷,再度回想第二篇章给我留下了什么?
正如第一句话所说,所有的一切选择早有定数。不管是十二岁迁往台北还是后来就读于卫理女校,还是之后她的灵魂初恋都是自己在人生程序里早早设定好了的。
迁往台北后的几年生活,被她称为是生命的庇护所,那个时候的她急切地想要远离自己的母亲,享受着在干爹干妈家的温暖;也会因为父亲让她好好读书的愿望而发奋读书,称父亲的训勉像对她像是按了电钮。
在学校的6年,让她这颗美好的种子长出了美丽的芽。
作者笔下的自己,率性、聪慧、敏感,笃定还有点小任性,但不管遇到任何事都遵从自己的心意。她可以淡然跟着一群男性看异色电影,也可以在知道自己并不想要学习德文而选择退学,转身朝向自己的“想要”;还会在自己处女作电影拍摄中以何种形式结尾跟导演熬上一整夜……
她对母亲的害怕,跟我的感受是如此相似。在提到初三时母亲举家迁往台北时,她用的描述是:令她担忧的大事终于发生了。
初高中时期住校的我,其实对周末归家这件事是又期待又害怕的。期待的是可以见到家中的弟弟,害怕的是不知道母亲没有定数的情绪会在何时突然爆发。
正在看着她的文字的我,也像是回顾了自己同时期所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