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早已离我们而去”。
是的,按照这个标准,严格的来说当今时代的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失去了,很多群体由于工作性质也决定了这般处境。可是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会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真正躺平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是身躺心不平的卷着。因为要过上好的生活,首要的是生存下去。也就是说先要生存下去,才可能会有更好的生活。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通常说,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生活。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上,自己扮演的是职务角色;生活里,自己扮演的是自我。工作只是生命中一小部分,切勿把谋生工具当成人生的全部生活。
工作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创造社会价值,每个人从事自己工作都是如此,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脑洞。但由于阶层背景和能力差异,个体创造的价值量有大有小,在加上分工不同和所处时代不同,个体自我实现价值当然也有不同,对整个社会创造的价值更不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来说更是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劳动,没差高低贵贱差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有言:价值是不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是使用价值的内容,而使用价值其只能算是外部体现,或是只充当销售手段。关于资本以及利润和剩余价值这方面我们早已太熟悉不了,即便理论层面不是熟悉,但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个体早已是在这些模式下主动或被动运行,无论主动和被动,其实都是被动,因为主动也仅是主观上的主动,不过这已经相当厉害了。
工作对每个个体而言,即是一份职业,理想一点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对社会的价值;更是一种谋生手段,可以制造生产工具和提高生产物质条件,用通俗话来讲就是有收入,能够改善经济条件。
工作之中就会构成各种关系,尤其是当今时代分工日益细化、交流日益紧密,远不像那个主要是个体劳动为主的年代。这如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职场。大体上有上下级关系、领导部署关系、有同事关系,但实际中会因人的喜恶便好和个人的性格因素以及时间的先后关系还有一些我们日常的人情关系等等,又可以细分很多的情况。
总之就是一句话,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前提是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能好上加好更好,但这个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职场中原本只需要工作上的来往,工作之外,人家人品不好、私生活混乱也罢,这都不碍事,只要合作愉快能把各自把工作分工配合完成就好。但如果你自以为本着裁判一般帮人家指出不足加以改正会更好的话,那结果就会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引发彼此的嫌隙和争吵,甚至破裂冲突。无论哪一种关系只有找准定位才能升级。
我觉得好的状态就是工作就是工作,工作的事情不带回两个人的生活。工作的日子认真准备,早起晚睡也没关系,做好就好。
生活是一起经历感受美好、发现更好玩的、更好吃的、更美好的。比如新的美食、新出的电影、新的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