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了解别人的人是一种明智,了解自己的人才是一种聪明。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盲目与人攀比,不会好高骛远。他们会挣脱虚荣的枷锁,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接近自己设立的每一个目标。
在伊索寓言故事中,就有一只能看清自己境遇,有自知之明的小夜莺。
在古希腊,人们有吃夜莺的习惯,但他们不吃燕子。
有一天,燕子劝夜莺和自己一样,在人类的屋檐下安家。
夜莺很有自知之明地回答:“我可不想勾起对往事的痛苦回忆。”
燕子看到夜莺居无定所,便出于一片好心,希望夜莺能和自己一样,在人类的屋檐下长期定居。
它没有站在夜莺的立场想问题,忽略了人们有吃夜莺的习惯。所以,这只燕子没有让自己做到“知人者智”。
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懂得“换位思考”,就容易和故事中的燕子一样“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们与人相处,一定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
我们再来看看故事中做到“自知者明”这只夜莺。
夜莺清楚自己与燕子的不同,更清楚人类对自己的危险。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它选择了对人类避而远之。
大部分的人会为了融入人群,选择做一个乌合之众,在人群中随波逐流。这样不会让我们有所成长,反而会抑制我们的发展。
只有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遇事学会不受外界干扰,理性的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才能不被人潮汹涌所淹没。
最后,分享一下伊索借这则小故事,阐述的大道理:“与之相仿,有不幸遭际者,于祸患降临所在,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