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喜欢做计划的人,可最近身体上的不适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很不幸,我是属于孕期反应比较大的人,荷尔蒙的改变使我从作息、饮食、情绪上面都完全由不得自己,我不能看我计划中要看的书,不能吃我计划中搭配合理的健康饮食,不能让我继续保持阳光乐观,随时心情都会跌落谷底。
身体的不适让我觉得自己相当脆弱,为了想办法在自己强烈不舒服的状态下,仍能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我看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写的《反脆弱》。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是大名鼎鼎畅销书《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的作者,从他《反脆弱》这本书中却读出了中国老子的一些思想,看来全世界智慧的头脑都有相似之处。这本书发人深省,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以下一些观点:
一、反脆弱的前提
反脆弱存在的前提是:世界本身就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趋向于混乱的。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大自然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计划,所有物种的演变,环境的改变都是随机发生的,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大自然对任何事物都不仁慈,也不会对特定的事物残忍,所有的物种都是在不断的适应环境,谁能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随机改变,谁就能生存繁衍下来。
这种自然的属性很多时候在生活中也有迹可循,我们很难在生活中得到确定的答案。你颜值高、学历高、性格好又有钱就能保证你爱的人永远爱你吗?一对为孩子提供最好教育的父母,能保证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不是杀人狂,或这个孩子一定会幸福吗?能力非凡的创业人一定会成功吗?公务员永远不会失业吗?
生活中就是这样,你可以按照你的计划行事,但是你期待的结果却并不一定会发生,这就是世界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乱性。
如果你的生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如果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确定的,那为你可以按照想法消灭生活中的、你不喜欢的脆弱事物,也就不存在反脆弱了。
二、反脆弱的工作原理
脆弱的一个意思是承受不了伤害,反脆弱的意思是有能力抵抗伤害。换句话说,一个人抵抗伤害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是这样产生的:外界产生压力刺激→人们身体、精神开始积极反应抗击伤害→身体、精神产生过度的反应→多余的能量被积累下来→拥有更强的抗打击能力。
也就是说反脆弱性是人体过度反应产生的。比如说,在健身房中,不停的挑战极限重量会让人体的肌肉撕裂、损伤,但是经过恢复后,人会变的更加强壮。在生活中也往往可以见到这种人:经过一次重大的情感打击后变的更坚强。
反脆弱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人们通过不断的受到压力、伤害,变的更加强大,更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正因为人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期,所以反脆弱能让我们在面对不期而至的灾难降临时,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而被打垮。
三、反脆弱的必要
其实反脆弱的必要已经在前面有详述,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再次强调它的必要。是因为我们是狂妄、自大、自以为能主宰万物的人类。
人无法掌控、控制所有的事物,那些貌似掌控了自己人生的人,其实是随机而变的人,他们顺着环境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最终成为了人们看到的成功人士。初中数学不好的华罗庚从小的的志向应该不是成为大数学家,史铁生也没有计划过自己因残疾而爱上写作,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我们看到的伟人、成功人士,没有谁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成就,也没有谁有能力去计划、培养出一位伟人和成功人士。所有的伟人、成功人士也是在生活中不停的挣扎、改变、适应,在随机的环境中成为了幸运儿。
再比如说生活中一些例子,越是禁书,越是流传的久,越是父母反对的恋爱,越是轰轰烈烈,越是批评,对方就越要向你展现你批评的缺点,所有的事物都有反脆弱性,不适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住的。
世界不会按照你的想象去发展,所以你需要具备反脆弱性,让自己有能力去迎接世界不期而至的改变。
四、反脆弱的操作
书中举了很多历史上、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怎么使自己有反脆弱性,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不要阻止错误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一件事情是错的,那么不要刻意阻止伤害结果的发生。比如说,成年子女不去工作,家长就不应该继续资助他们的生活;比如说,进入了一段错误的婚姻,那么就不应维持表面的和谐持续下去;比如说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就不应该举债去供孩子读研读博......,不阻止一些问题的产生,才能让人们从错误中收获,从承担责任中找到真正的价值。
2.伤害应当能承受。人们度过困难、压力、伤害会变的更加强大,但是困难、压力、伤害是要在能恢复的范围内,如果你去健身房挑战一个你不可能举起的重量,要么心灵受伤,要么身体受伤,不能能变的更强壮。聪明的人会明白哪些后果自己承担不了,会避免做这样的事情。选择做一件事最好的做法是,假设最坏的结果你能承受,那就去做。
3.急性的刺激才能激发反脆弱性。温水煮青蛙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人们其实很容易遇到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很多灾难来的快而凶猛,人很快就能适应并作出相应的改变,但是一旦伤害来的缓慢而温和,人们往往丧失警惕性。更重要的是慢性的刺激没有给人恢复的时间,我们不会过度反应,也没有机会得到休息。比如说长时间的上下班通勤、家务、按揭等等。缓慢而温和的压力不给人喘息机会,伤害人们的健康。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正视这些压力,给自己期限去解决,而不是等待它们慢慢压垮自己。
4.不要依赖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危机感、如果不再需要不停的提高,那么你已经身处险境了。
看完这本书并没有得到使生活好转的秘籍,但是我从内心得到了一些安慰,因为我知道所有经历过、的痛苦都会在未来,从身体和心灵上回报我。这本书也给了我启发,对于我未来的孩子,我最需要学会的是放手,而不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