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但凡武侠世界,个中人物武技各有高下,譬如老谋子的《英雄》中所云:
- 剑道的第一层境界是人剑合一;
- 再高一层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练到极至,却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那便是不杀,是和平了。
这番话从秦王口中说出颇为搞笑。但也能自圆其说,有几分道理。
遍阅诸多武侠,有关至高境界的武学在各位大师的著作中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
壹
梁羽生的书看得不多,但似乎他觉得能束衣成棍,飞花伤人,把无形的内力化若实质便是极高的武功。
贰
温瑞安书中虽也有“指剑”、“手刀”之说,但他更讲究快与狠。即便你武技逊人一筹,但如果你更快、更狠、更勇于自我牺牲,仍然能够搏杀强敌。四大名捕就曾多次上演这样的经典案例。
叁
古龙提倡一种信念。这信念可以是必胜的信心,也可以是对正义的信仰……如果你拥有了这样的信念,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在描写李寻欢和叶开的飞刀时表现得尤其明显:
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飞刀!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出,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发出,但是你知道飞刀一定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从一个适当的角度,带着无与伦比的气势、力量和速度发出来……
诸位请看,飞刀虽然没有出手,但已经让人感受到一股肃杀之意,因为不管是古龙还是读者都相信这一刀一定是例不虚发的。这就是一种信念。
肆
金庸则真正开辟了一个让人信服的武学境界——“无招胜有招”。
这就好比罚点球,一种方法是不看守门员,自己瞅好一个角度大力射门,只要角度够刁钻,守门员即使判断对了也无可奈何;另一种方法则是从助跑到射门一直盯牢守门员,待守门员作出扑救动作后再触球,让球飞向相反的方向……显然后一种方法是牢牢地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无招胜有招的精义也在于此。只要是招式,就会有破绽;有破绽就有破解之道,即便冲虚道长的太极剑法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能够做到无懈可击?那便是无招。但既然是无招,又如何能胜别人的有招?这就要求习武者不拘泥形式,不为招式所限,招随意动,意在招先。
换句话说就是兴之所至,随手拈来,略加改变,勇于创新。令狐冲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剑法便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把武学境界与创新求变相联系,足见金庸的大师风范;但我更欣赏的还是黄易在覆雨翻云中描述的境界——因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
伍
自爱妻纪惜惜逝世后,浪翻云停止了练剑,成天或静坐、或伫立,默默不语。武林同道包括身边的朋友僚属都以为他过于思念惜惜,无心剑道;敌人也开始轻视他的实力。
直到与重执覆雨剑的浪翻云一战,才发现大家都错了,浪翻云的剑技非但没有退步,反而较之以前有一日千里的长进。
黄易借浪翻云之口说出了缘由:之前他醉心武学,除了覆雨剑之外的一切事都可以放到一边;爱妻逝去后因为思念惜惜,开始试着象惜惜那样聆听大自然的天籁,观察世间万物的生长规律,思索宇宙间的奥秘,再把这些融合到对剑道的思考中去,由此开始进军天人合一(请注意这里是天人合一,而非人剑合一)的境界。最后黄易总结说:因(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
《覆雨翻云》的最后一章是极富想像力的——拦江一战,浪翻云以覆雨剑 对抗魔师庞斑,激战当酣,产生的巨大能量轰开了破碎虚空(异次元空间?),终于由剑道而至天道,与庞斑一起双双跃入了破碎虚空。
终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浪翻云对纪惜惜用情至深,终能得窥天道;把“情”字用于武学境界,黄易的构思可谓另出机纾。事实上,举凡能够打动人的小说也离不开一个情字。
浪翻云和庞斑效仿大侠传鹰脱尘而去,这只是一个瑰丽的想像;即便真的存在破碎虚空 (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之外的平行宇宙,我是这么理解),身为凡夫俗子,我们也难以在有限的生命中达到那种境界。但“情”能帮助我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却是毋庸置疑。
一直对天龙八部最后的章节记忆犹新——萧峰看着辽军退去,自忖当众胁迫辽帝不能见谅于辽人,身为契丹子民又不能见容于宋邦,阿朱也已死于自己掌下,一时间心灰意冷,但觉天地之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地,决意追随阿朱于地下,遂以断箭刺正心脏而亡。
这时阿紫赶到,见萧峰已死,顿时伤心欲绝,生无可恋,把一双眼睛还给游坦之后,旋即抱着萧峰跳下悬崖,段誉伸手去拉,仅撕得一片衣衫;但听耳边衣袂声响,游坦之亦随后跳下……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