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本闲书。看拉斐尔的《神圣家族(珍珠)》,画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和年老的老妪,从皮肤到微表情总容易让人心头一颤。每个女孩都会经历这样的一生。还记得奶奶曾经说的:“人只过年轻不过年老多好啊”。每次听她说完就会盯着她青筋暴突的手臂,和自己的胳膊对比。贾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死鱼眼睛了。真害怕变成那样的死鱼眼睛…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写到独爱这些岁月留下的皱纹,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你会爱上这岁月侵蚀留下的皱纹吗?三十,四十,五十…张爱玲说:“还能美十年”她说的是一个22岁的姑娘,身患绝症命运没有给她美十年的机会。
看了一章村上春树的小说,直到现在也没记住那本书的名字,特别拗口。但很能理解他起的那些书名,或者每一章节概括的名字,天马行空又根据现实的体验,思想加现实,于是每一个名字也能暴露他当下的境遇。一本在战争背景下写的书,刚看了开头还没感觉特别暴力。第一章说跟一个人生活却不一定很理解他,生活就是生活,有关风花雪月但不会太多。
曾经用了很久的时间看了《飘》的原著,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记得那个女孩因为喜欢骑马然后意外夭折。于是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上午的时间看完了《乱世佳人》的节选版。思嘉是幸福的遇到了瑞德,可她又是那么不幸半辈子不知道自己爱的是瑞德,亦不知瑞德深爱着她,她在满载负重生活的船里被麻痹。哪些是她想要的,哪些是为了想要的不择手段的,已经完全不在乎了。不知道是不因为有点伤感的音乐,看完很伤感。
读了一段高尔基的《童年》,一个原本可以很幸福的大家庭,却水深火热,互不相容。亲人间的算计,你争我斗,像一团腐掉的泥,很窒息。幼年的高尔基想,外祖母和外祖父的上帝一定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在虔诚忏悔,而现实却没有如他们所愿,虽然物质丰厚,但两个不孝子却摧毁了他们的晚年。外祖母仁爱慈悲,外祖父更多的是商人的奸诈无情。外祖父给孩子们读圣经,执着他的信仰,但又违背他的信仰。像我们做不到父母规却要求孩子们践行弟子规一样。凶暴残戾,孩子们长大后如法炮制。
书籍浸润心灵,滋养我们的灵魂。让每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明媚阳光。很多年后,一首曼妙的音乐,一杯茶,一本书,三两好友,温暖而美好。跑步,读书,时光悄然流逝,既然时光留不住,那就一起奔跑吧 。
乡音不改,故土难离,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欢迎来我的山东老家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