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起源在三皇五帝,盛行在唐,于元朝确定了“龙抬头”的节日。
从节气上来说,农历二月初,处于雨水、惊蛰、春分之时,我国大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王”的功劳,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洞穴中的各种小动物,将逐渐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神也从沉睡中醒来,抬头升天。
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头年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正月都不再理发,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从古至今,中国都非常重视孝道,故,古人生下来后是不剃头的,一般在15岁左右,就会将头发盘起来,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明朝末年。
满清入关后,正直四处反抗,边界不稳的局面,为了让地方支援中央,满清要求当时的人们换成他们一样的发型,剃掉四周的头发,中间留辫子,以示改朝换代的标志。当时汉人有着强烈的抵抗情绪,后来就约定正月不剃头,以此来表达对故国和古人的思念之情,称为“正月不剃头,思旧”,为避免清廷的镇压,便将“思旧”改成了“思舅”,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演变成了“死舅舅”。
其实,正月剃不剃头,和舅舅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现在的小孩也借此习俗和舅舅多套个红包来玩。如在正月时,手里缺零花钱了,或是什么原因,于是就和舅舅说:舅舅,我头发有些长了,我想去理发。舅舅一听,就知道时怎么回事儿,赶紧包一个大红包,小孩儿乐呵呵的接过去。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