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
前一日,腹疼失眠后推掉好友jake邀约,此事辜负好友带我外出散心,害他劳心劳神还破费,最后却一场空,对此我心有惭愧。做为好友,我行为确有不妥。事后,jake责怪我次日与前女友相约出行,而推掉与他的约会,言语透出我不重视他的付出,比起伤害过我的前任,他受到了轻视的感受。我耐心与他解释:不是前任在我心中份量超越他,只是他约我时,身体确有不适,隔天身体稍有好转,又恰他没时相约出行,此时前任却有空,也想一起出游。但我的解释并没有得到他的认可,坚持认为我就是重色轻友。因为其实很在乎他这个朋友,就不断解释,赔不是,他的态度也没有太多改变。最后我开始有些负气。
我感悟出,人和人的相处,存在一个彼此心中舒服的模式,这种舒服的模式对于我这样不谙沟通之术的人来说,需要高频率、多密度的共处,以此彼此获得足够的熟悉和信任,在矛盾中通过争执、缓和再相处等一系列过程去摸索,形成。和能力,三观有关,却不完全相关,因为过程是必须的,能力、三观只是辅助因素。
世上的幸福有重要的一种:你能有一个想起就倾诉的的人,不用考虑太多,而一个能与你磨合之后,形成一种彼此都适应的相处模式的贴心的人做陪伴,比起仅能倾诉,更多了一个活生生能摸、能看、能笑、能闹的伴。岂不更世间更难能可贵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