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3比2
BLG倒在了T1面前,倒在了天才Faker这座大山面前。
没看任何颁奖的画面,一起线下看比赛的人,很多都和我一样,快速退场回家。
全程安安静静,零星发出几个叹气声。
等车的时候,风很凉。听到一个小伙在说,LOL从小学玩到大二,EDG夺冠的时候,是疫情期间,没办法这么多人一起看。
也有很多妹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和男朋友一起来。回去路上,她们也安安静静,默默陪在身边,安慰着此刻内心破碎、不堪一击的,那个高大的身影。
而我也默默打车离开。
车上放的是beyond《海阔天空》
“背离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和比赛相关的一些记忆浮现在眼前。
比如,以前和喜欢的人,一起见证过S11 EDG的辉煌时刻。当时的我热泪盈眶大喊大叫,她也被我带动着大喊大叫。
有点欣慰,欣慰后是落寞——因为S14的时候,已经变成我自己在看了。
还好,今天选择线下,和很多很多年轻人一起,此刻的我,也不是一个人在看比赛。
哦,也不都是年轻人。开场前,看到远处还有一个老哥,头发白了很多,看着比我年纪大。
我们相视一笑,我问他,是不是很远的地方来的。
他说对啊,10多公里。
我说我也是,跨区过来的。
然后就是前面的小哥,心态很放松,说这把难打,不要抱太大希望。结果比赛中他叫得很大声。
我旁边是2个妹子,一个给另一个介绍英雄和技能。我问她们是不是Faker的粉丝,她们被我吓一跳,说不是。
我满意地笑了笑,也反思了一分钟自己是不是太有压迫感了。
因为座位比较靠后,所以我开始的时候又往前坐了一排(过道上),并排的小哥一直跟我分析,
“加里奥很肉,没关系”
“小火龙能打,但要拖后期”
作为半路入坑的DOTA玩家,我只能在旁边安静学习。
每场小局间隙,大家都会到外面透气、买吃的——像极了大学时候大课中间休息。只是讨论的内容从电影变成了上一把的复盘。
其实开始是有过一瞬间犹豫的,毕竟半决赛都看了,对BLG是有一些没底的。
但来了以后,真的感觉很值。
尤其是在后面几盘,BLG落后的时候,影厅里,突然响起:
“BLG !加油!”
上百人一起给BLG呐喊,真的很感动。
每一次击杀,还有前面的领先,大家都像疯了一样。而随着逐渐局势逐渐被动,偌大空间里,竟然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我的手也扣紧了,远处很多人都从半靠着椅子,变成直挺挺地坐着,每个人都很紧张。
哪怕第5局几次漂亮的团,都成为大家释放压力的唯一出口,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嗓子叫哑了。
比赛结束后,因为意难平我打开了各社交平台。
小红书上,很多女性晒出自己对象扶着头叹气安静的样子。
微博上,Faker粉丝和很多人在对线,然后就是一堆喷On的人。
而抖音一个直播间,成为了我和很多老哥的情绪出口。
这是一个英雄联盟的游戏主播,他连麦安慰着大家,保持振作着。
连麦的人有00后,也有比我年长的80后,有的在网吧看,有的则怕影响老婆孩子休息,跑到楼下用手机看。
内容上,有的理性探讨,还有的连通后就哭了起来,搞得我都鼻子一酸。
那个哭了一会的老哥,调整心情后说了一句
“这个可能是全华班唯一一次,最接近S赛冠军的机会了,以后都不一定有这个机会了。”
然后弹幕还有主播都沉默了。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另一个老哥。
他说自己在浙江衢州的一个小县城,本来约好看比赛的兄弟,都去和生活对线了——去忙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所以一个人看完比赛的他,没有人可以讨论,很孤独很难受,想找人聊聊。
主播一边安慰着,我和很多在线的人,也在弹幕打出了“陪一根”。
而主播在连麦到5点以后,打起精神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然后也分享了自己的无奈。
我一直从事LOL这个行业,但是不是要到转型的时候了?我不知道。安慰完你们,我得下播去收拾我的心情了。
挺感慨的,多少人的青春,至此存下了一段抗韩路上,刻骨铭心的记忆。
而多少人,也因为这个寒冷的夜,隔空凝聚在一起。
或许,这就是电子竞技的魅力吧。
2024年11月3日清晨6点16分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