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是农业领域近年来的热门词汇。
1、和普通品种的区别:
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能种的出在这个耐盐度以上的,目前来说普遍都会产量低下、米质差、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而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海水稻已经能在0.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研发人员的目标是这样的高质量海水稻亩产量能达到300公斤以上,如此这样农民种的海水稻才能划得来,而这次试种成功的海水稻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了620公斤。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而其中3亿亩可以开发种海水稻。
再者,没有人吃饱了撑着就非要把稻种盐碱地去。海水稻可以用半咸水灌溉,显然能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而且众所周知盐碱地的条件通常都比较“恶劣”,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普通水稻的虫害,基本上可以不用农药了。
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这么多的粮食,海水稻的研发无疑是一件伟绩。
毕竟如果海水稻即使只在国内投产,也能多养活8000万人。
2、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山东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有较多盐碱地,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千亩优质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以往,在这些盐碱地上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很难存活,科研团队通过使用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种植海水稻等方法,探索出一条盐碱地改良的有效途径。在山东东营的种植示范基地,科研团队实现了在盐度3‰左右属于中等偏低的盐碱地实现亩产800斤的成绩。
过去,改造盐碱地主要有淡水冲刷、化学中和、非盐碱土壤表层填埋、种植耐盐碱植物等做法。其中,淡水冲刷会浪费珍贵的淡水资源,化学中和会在土壤中留下污染,最安全最经济的做法是种植耐盐碱植物。
海水稻具有在盐碱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且种植海水稻还能实现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在湛江海稻86基地种植的结果也证明,中度盐碱地经过种植海稻86三年,土壤可得到改善;重度盐碱地经过种植海稻86六年,土壤逐步得到改善。这样一来,很多盐碱地就可以通过种植海水稻改善土壤。
3、对全人类的贡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换算过来就是143.157亿亩,即便其中只有二十分之一的面能够积种植海水稻,也有望多养活5亿人。对于还处于饥饿和贫困中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海水稻价值巨大。
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之后,可以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农业援助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而海水稻就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比如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推广,在东南亚就有3亿亩的盐碱地具备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潜力。
总结:
目前看来,海水稻的大规模种植,是彻底打败饥饿的最接近显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