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8日,大学还没有毕业,我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对,是09年,不是19年,哈哈暴露了自己的年纪。
很想攒钱是那时候还想要去读研究生,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想要自己攒学费和生活费。
第一份工作在家乡三四线小城的私人培训班。签合同的时候说不低于3000元,实习期给了我2500元一个月,当时同学的实习工资普遍只有2000元,我可开心了。但是转正了,扣掉三险也就只有2800左右。等5年后我转岗才发现,连三险中间都给我断掉两个月,白白浪费我一整年的工龄。
言归正传,七七八八加上所有奖金,大概月收入3500元。怎么才能存下1万元?那时候,我在城中村租了一个单人间,房租加水电网络是350元,已经非常便宜了。交通,经常坐公交车来回,4块钱;晚上值班后很晚还得打个车。一个月大概200元的交通费。个人花销的大头是吃饭。因为房间没法做饭,单位也没有办法热饭,所以一日三餐都是买,单位周边的饭菜当时就要15元左右一份。房子附近是8元一份炒年糕之类的,加上早餐3元左右,一天26-30元的花销就在了,外加零食水果,反正一天35元差不多了,一个月将近1000元。
那时候刚开始工作,工作接触的人群都打扮得很不错,而我是属于不修边幅那一类,学生期间的衣服很多都不能穿,也想买买买,怎么都攒不下钱。
那时候我开始看帐族/各种理财论坛,了解了一些攒钱的办法。比如说“十二存单法: 如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便可考虑每月存入500元,当连续存足1年以后,手中便会有12张存单,金额共有6000元。这时第一张存单开始到期,然后把本金及利息加上第二期所存的500元,再存成1年定期存款。如此手中便由12张存单循环,年年、月月循环往复,一旦急需用钱,便可将当月到期的钱拿出来用。”听上去,很有意思,但是坚持了2个月我就坚持不下去了。首先是因为每个月都要去一次银行,特别麻烦,虽然银行就在小区门口,但是每个月都得去,还得排队。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这个利息真的太少了。想想500块定期一年的利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大概第三个月时我看到了基金定投。我开通了账户,看了许多网上的推荐,记得当时选了一只指数基金开始我的养鸡生涯。每个月自动扣款很方便,也能看到账户的盈余变动。最好的是,我当时无论怎么花都不管,反正工资到了先保证定投的钱。剩下的钱取出来,一式两份,一份是日常基础花销:交房租、伙食费、交通费等,一份是备用金。那时候,我们都是现金交易的,花钱也很少用信用卡透支,所以花钱还是很有节制的,因为付出钱是实体感受的。
就这样,到2010年5月31日我结束工作的时候,6月份拿到最后上个月工资的时候,我盘点了下基金居然攒了6000千块。外加前2个月的500定存,有了7000块存款。
当年9月份我才去读研,所以我就开始当家教赚钱。托一个前同事的福,有一个家长很慷慨,教他们双胞胎女儿大概100元一节课,我好像拿了4000元左右。托另一个前同事的福,当时介绍我教另一个很慷慨的巴西在某企业的高管汉语,也是100元一节课,虽然我要坐一个小时的公家车去上课。我也拿到了2000元左右的课时费。扣除自己的买买买花花花,终于在9月份开学前攒到了1万2千元。
回顾十年前的攒钱经历,我想给自己做的4件事点赞,也值得现在的自己学习:
1.那么早有理财的愿望和观念,真的非常棒了!
2.强制性存款,无论是12存单还是基金定投,都让我先存钱,后考虑消费。
3.发现自己很多机会其实都是朋友们介绍的,所以要继续对人友善,广结善缘。
4.消费有度。那时候无论怎么花,都是最多把当月的钱花完,不像现在都是先花下一个月的工资。
时间真的好神奇,原来十年弹指一挥间。最可惜的是,那么早的理财种子,我居然没有好好保护它,让它发芽,反而吃掉它。回顾十年前的经历,是为了更好地过好当下的理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