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教育》有感
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 张涛
创造教育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要想学习其创造教育思想就得统揽全书,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在碎片化阅读中谈收获论是非。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倡导并实践创新、创造教育的教育家。仔细阅读《文集》,陶行知先生通过创造“教育思想的提出——创造教育的实践——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创造教育思想”是在行与知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陶行知是真正的在劳力上劳心的实践者。
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先行后知、手脑并用、试验教育、解放儿童几个方面。创造教育的思想始终贯穿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三方面的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一、创造教育思想的“试验教育”
1919年到1921年,陶行知先生先后发表了《试验主义与新教育》、《试验验教育的实施》、《第一流的教育家》、《新教育》、《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等等文章。
中国有过灿烂的创造与创新的光辉,引领了世界几千年。但是到了近代,当西方富兰克林、爱迪生、牛顿等等科学家井喷式的爆发的时候,旧中国却手足无措,在列强欺辱下求存。在陶行知看来就是旧中国的教育缺乏试验精神所致。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中先生道“故欲求教育刷新进步,必先有试验,以养成自得之能力。能自得,始能发明;能发明,则陈法自去,教育自新矣”。故此先生又进一步在《试验验教育的实施》中提出:“凡是师范学校及研究教育的机关,都应当注重实验的附属学校;地方上也应当按着特别情形,选择几个学校,做试验的中心点。”这应该就是我们各级各类“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学校”的由来。
2020年曾有画家问我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实验学校?二是为什么不是试验学校?三是这么多实验学校他们都实验了一些什么?四是把实验的成果推广了多少?”我一时语塞。回家后抓紧补脑。度娘说:实验学校是担负探索和检验某种教育理论或进行教育改革试验任务的学校。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家为了实施和检验教育主张,常创办实验学校。……在中国,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 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也创办过实验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探索、检验社会主义教育改革设想和教育理论,各省、市、区普遍设立了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第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度娘又说:“实验”与“试验”不同,实验指的是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只是缺少在实地使用的经验而已,但试验的结果则较难控制。看来实验是是已有理论和经验的实践,试验是尝试。第二个问题也算是有了答案。第三个问题关于实验学校都实验了什么?勉强也可以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值得细细琢磨,在全县、全市、全省领先的实验学校,成功经验和成功做法都推广了哪一些?痛心的是这么多研究项目得不到推广,得不到更好的应用。陶行知先生建立“实验”学校的初心就丧失了。
二、创造教育思想的“先行后知”
陶行知先生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先生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经过教育实践先生认为“三思而后行”和王明阳心学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导致旧中国教育缺乏创造力的根本原因。先生认为要使学生有创造力就必须颠覆传统的知行关系,所以先生来了一个180度的翻转,明确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927年至1930年先生先后发表了《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在劳心上劳力》、《生活即教育》等等文章,是其创造教育的实践阶段。
陶行知先生在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并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这些学校的创办就是实施创造教育思想的典范。
三、创造教育思想的“手脑并用”
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创造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在1933年发表的文章,是其“创造教育思想”形成的标志。文中介绍了何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目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等。直到先生去世,先生又相继发表了《创造的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文章,又把创造教育思想提到了更高的高度。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教育的意义就是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先生认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现在铺天盖地有着不少的论文与课题,只是在思想上进行了转换,没有经过行动到思想的历练,所以大多都是浅层次研究,经不起推敲。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推广就是例证。至于由思想产生新价值更是凤毛麟角。我们要做有行动的教育研究,把成熟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把教育行动与教育思想转化为生产力,让更多的人收益才是教育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