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校园危机处理等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工作愈加复杂,形式主义下的“事多、责大”现象不仅加重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还容易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切实为高校辅导员减负必须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克服形式主义的长效机制。
树立实干为要导向,筑牢辅导员工作发展基石。只有抓住“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只有高校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拒绝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才能引导辅导员工作走深走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理论学习制度,依托“辅导员周一夜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营”着力提升工作实效,把教书、育人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树立“一年干成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的工作理念,强化“干就干好,干到最好”的责任意识,带领高校辅导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以行动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
编织严密组织体系,保障辅导员工作顺畅。建立数据填报准入制度,规范高校数据报送流程,防止因忙于填表而疲于应付交差,导致缺乏时间抓落实,推动考核体系的转变,从单纯考核“材料”、查“痕迹”向注重成效、挖“潜绩”转变。规范辅导员事务职责准入制度,推动高校服务的集成化和组织的扁平化,从源头上加强审核把关,减少层层加码的空间。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制度执行与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明确权责精细分工,提升辅导员工作管理效能。强化系统思维,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高校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甩锅子”“压担子”的问题。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杜绝责任逃避转嫁,任务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责任清单,让辅导员条线工作有据可循。通过建立健全权利责任体系,将更多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等管理权限、服务资源下放,减少审批层级,为辅导员松绑,减轻工作负担,赋能强权提效。
强化问责激励机制,焕发辅导员工作活力。完善问责制度让辅导员“敢于担当”,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辅导员政绩观全链条闭环管理,开展“辅导员为事业担当,组织为辅导员担当”保护行动,为辅导员提供坚强后盾。智能化系统让辅导员“得心应手”,构建“辅导员工作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整合、信息的即时共享与协同高效的办公模式,破解“信息孤岛”,拆除“数据壁垒”;建立奖励机制让辅导员“乐于奉献”,对于岗位敢于担当、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干出实绩的优秀典型,及时进行奖励表彰,强化组织人文关怀。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共同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既减轻他们的负担,又赋予他们更多的力量与智慧,让“浙”群辅导员成为学生们青春岁月中最坚实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