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是当下时代新青年的痛点,各种“21天”“30天”习惯养成计划层出不穷。这些课程我挑不出毛病,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当我真正靠自己的意志力养成4个好习惯后,总算能对习惯养成说个一二三了。
一、习惯养成最大的误区——只关注习惯本身
多数“21天”“30天”训练营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对你进行输入,然后让人“坚持”,理由是,坚持就能让人习惯。从理论上这确实挑不出毛病,毕竟,当一件事坚持了上百天,甚至一年两年,就没有人去怀疑它是否是习惯了。
问题在于,仅仅通过坚持,就能真正“坚持”下去吗?如果真的是这样,训练营存在的必要性,好像就只是给一个环境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仅仅靠坚持,很难养成任何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往往有三个阶段,输入、输出和反馈。绝大多数训练营都会做的是前两步,即告诉你该如何做,以及创造让你坚持的环境,并督促你去行动。可惜的是,前两者只能让人关注习惯本身,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三环,反馈。
习惯养成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一开始就不断给自己灌输要坚持,坚持到自己习惯为止,慢慢地,这个习惯本身不仅没让自己喜欢上,反而一天天开始畏难。
这就是只盯着结果的后果,有目标是好的,然而一旦只盯着结果,每一次运动都会因为自己没有达成目标而愈发艰难。
那为什么反馈如此重要?
二、人需要的不是习惯,而是习惯带来的“好处”
在开始养成习惯前,很多人认为自己需要这个习惯,这就是没有澄清自己的目标。运动本身有意义吗?没有,是运动带来的结果——荣耀、身材、精力等等赋予了它意义。
所以想运动的人,需要的不是这个习惯本身,而是运动能给TA的生活带来什么。
牙膏最初问世时,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买它的,因为它无法给人带来显性的改变。后来有一位鬼才在牙膏中加入薄荷,只要刷过牙的人,就无法忍受没有薄荷带给人口腔清新的感觉,于是牙膏开始火爆,最终成为全球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再拿我自己举例,到今天,我已连续运动69天,运动对我来说已经如同刷牙。不是因为失去运动本身我会不适,而是不运动,我的精力会很差,这个结果是我没法接受的。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单纯盯着运动本身,很难对自己有有效的反馈。也就是说,人们看不到好习惯的意义。
请记住,人天生是短视的,这是基因决定,我们需要这些看似微小,实为关键的反馈给自己打气。
三、变关注目标为关注过程
如何解决反馈问题?其实很简单,用心体会习惯本身,而不是聚焦于是否能养成习惯。
想一想,我们学习时是如何让自己感到快乐的?是分数、做题正确率的提升,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快感。
换个思维想一想,如果一个成绩极差的学生开始努力,是盯着自己解对的题变多,或者分数提升会开心些,还是盯着自己的成绩排名更容易快乐?有过体会的人都知道是前者。
所以,一个零基础的人开始习惯养成,一开始就盯着结果是否成功打击感是巨大的,而且做得越多打击积累越多。反之,如果刚开始关注人每一次运动后自己身体的状况,体会到自己体力、呼吸、精神方面的提升,每一次运动都会变成收获,而不是未达成目标的挫败。
当菜鸟慢慢发现自己跑几公里也不喘气,每天精神十足,体态完美时,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这时你让他别运动了,他还会不乐意。
这就是关注结果和关注过程的区别,这也是反馈与否的区别。
盯着结果,整个习惯养成中没有正面反馈,因为在养成之前,你都是失败的;反之,盯着过程,每做一次运动,都能感受到提升,给自己正面的反馈,这种积极力量的积累,效果惊人。
最初我运动时就是紧盯目标,每次运动都是一个障碍,大约20天后,我看到了运动带给我的改变,从这时开始,运动成了我每天最期待的事之一。
所以如何爱上运动?
不要去纠结你是否能每天保持运动20分钟,从当下开始,先走起来,感受走路带给你的好处,体会每一次运动的变化,甚至每跨一步呼吸的调整。
把关注结果的“做正确的事”,变成关注过程的“把事情做正确”,不需要很久,可能不到20天,惊喜自然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