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中,最可怜的就是舜,这里面,他摇身一变成了儒家笔下标榜孝道的牺牲品,成了一个典型的书呆子,或者老油子。
看书:“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可见,舜生母死了,算半个孤儿。而他父亲,却是个二傻子,(不是瞎子,此处的“盲”指脑袋愚钝,是心瞎,不是眼瞎)为了第二个儿子,受继母挑拨,要杀舜,但是舜都很聪明地躲过去了,而且舜依然把他们当亲生父母对待,而且还很疼爱弟弟。这可以看出舜的聪明,而且迂腐,或者说好听点,叫隐忍。此处我们暂且把舜看作是大智若愚吧,然后我们继续看书。
后来尧帝听说舜聪明孝顺,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了,(不熟悉文言文的直接跳到下一段)但是“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可见舜的老爹被枕边风吹的找不着北了,舜都成驸马了,他还要为了儿子象去杀舜。他让舜爬上屋顶修房子,结果把梯子撤了,点火烧他。好在舜用两个草帽,当降落伞跳下来,才逃过一劫。后来他又让舜挖井,等舜挖的深了,他和象两个人把井填了,想活埋舜。好在舜提前留了暗道,逃跑了。以为哥哥舜死了,弟弟象说:这个主意是我出的,我先选。两个媳妇和尧帝赏赐的琴我要了,其他的给老爹你。说完,他立马就住进了舜的家,还弹琴作乐。结果这时候舜回来了,象又假装:你回来了,我正在悲伤的抚琴呢!结果舜又装作没事人一样,而且对待这父子俩,更加唯唯诺诺谨慎小心!
虽然儒家这些故事一直在夸赞舜的孝道,但看到这里,各位还觉得舜是重孝道的有德之君吗?恐怕少部分觉得是书呆子,大部分人觉得他是老谋深算的老油条吧!他可能知道尧帝嫁给他两个女儿是考验他,所以即使快被杀了也一直隐忍。
但是,这个认知还太早,因为故事还没完。
后面记载”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当了王,打着天子的旗号,去朝拜那个愚昧的父亲,而且把那个不务正业的弟弟封了诸侯!
看到这里,舜又有了第三种人设。他明知道父亲和弟弟都是不靠谱的心胸狭窄的小人,还把他们捧上天,而且让弟弟当诸侯,位居人上!这样看的话,此时的舜是有点昏庸的,即为了孝道,不重人道!为了自家人,不顾百姓安乐!
所以我们看完舜的孝道故事,就总结出了舜的为人,要么是书呆子,要么是大智若愚的老油条,要么是昏庸的伪君。总之,没一样称得上明君!
本纪的最后,司马迁也说了,他查阅了古书,没多少记录五帝的,于是他走访了许多儒家,听了许多儒家口述的故事,才记录了这个五帝本纪。而司马迁的时代,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让史书宣讲儒道,无可厚非。
以上可见,舜的故事,大多数是儒家为宣讲儒道孝道而造。又或者,是当时那些讲故事的人,为了让君王不要为了争帝位兄弟残杀,编造了舜这些所谓的”道德高尚”的故事。
只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刻意为之,只会弄巧成拙。舜本是明君,而儒家的赞美,反而令之不美!
每天读点历史,日积月累,能通古今!看完记得点赞关注一下再走啊~ 猫书历史观(w u w e i x i a p i n g)随时随地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