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理由有太多,并非矫情,而是尘世带来的喧嚣。
特别容易发生在为钱而烦恼、为感情而烦恼、为工作为事业、在与人的对比中看到的差距而烦恼的人们身上。。。。。。
一旦感到浮躁,整个人会很容易颓丧,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这些情况更经常发生在背井离乡、举目无亲、看似吵闹的都市,而自己却倍感孤独的人的身上。
不在乎想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却在一天天的工作中遇到诸多不顺,频繁地跳槽、然后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生活压力、工作烦恼逼着我们想要逃离。
然而,一瞬间又惊觉-回不去的,是故乡。容不下的,是都市。
我们像异类一般试图在城市中找到一些共同点,以此求证我们是属于大都市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活得很好。。。。。。
笔者身边有一些外地(跨省)的朋友,他们一年就回一次家(春节的时候),更有甚者,几年回一次家。
还别说跨省工作的朋友们,就连孩子他爸,来自省内粤西的农村,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时会回一次家。年一过,便又开始一段新的背井离乡的城市里打工的故事,抑或,重复着无聊的只为赚多点钱的不敢有太多私心、不敢追求更有价值的工作状态。。。。。。
所谓有价值的工作,如何衡量?至少应该要有正常的休假,而不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流水线工作,只求挣钱,不提发展,不考虑是否影响身体健康。。。。。。
城市里,这类现象一定是个常态。
偶尔,回家乡看看。
无论家乡,是穷乡僻壤,还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小镇。
抚平那颗浮躁、另外还有点累的心,暂时忘掉工作,忘掉为钱而卖命的生活。
一年里,多腾出一两次、两三次机会回到家乡,陪家人做做饭、聊聊家常,陪年迈的爷爷奶奶谈论他们的农活、以及夏天的菠萝蜜、龙眼、荔枝,田里他们亲手种的蔬菜、地瓜、玉米、谈论他们逐渐长大的曾孙子女。。。。。。
家乡里的村民们大都穿两种鞋,一种是拖鞋,一种是干农活用的胶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有每天的劳动目标,与世无争,丰衣足食(没有山珍海味,有绿色蔬菜、没有催熟剂的水果,足以)。
一年当中,多回几次家乡,除了可以陪陪家人,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为我们下一次的出发,有更清晰的目标,有更多丰富自我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为了钱。
毕竟,生命有涯,不要只是应付式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多陪陪家人,工作之余可以"充充电",丰富自己的技能,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在城市里的浮躁。
很多年后 你一定会发现,那些年我们多争取的回乡探亲,我们在城市里更有目标感的生活和工作,会让我们明白,我们实际上并不孤独,因为有太多相似的背井离乡的朋友,我们除了来自不同的或者相同的地方之外,我们也是城市里那一群为生活而奋斗的人。
日子偶有不如意,学会放空心情,
一路,我们同行。
故乡,也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