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清明回家拜山,难得的安排好时间可以不用匆忙赶路,果断的买了久违的绿皮火车卧铺票。
1.
虽然一进入车厢就是浓浓的方便面味,但不再拥挤的车厢、贴心的wifi、干净的地板、清洁的厕所,还是令人欣喜。特意准备了方便面、火腿肠等传统火车食物, 配上精致的切片面包、各种各样的水果, 以往的记忆扑面而来。
2.
关于火车的最早记忆是一列列家乡的装满煤粉的煤车。它把闻名全国的无烟煤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煤车的铁轨是我们幼时玩耍的天堂,多少次一格一格的在枕木上跳房子、在笔直的轨道上练平衡看谁走得远,当火车呼啸而过时,我们在路边对着它尽力张大嘴嘶喊,体会狂风冲入口中的快感,我们将一根根铁钉摆在铁轨上,火车过后,我们赶忙冲上前去,低下头来四处寻找压成小刀状的长钉,看谁的匕首更漂亮。
后来坐上了矿区之间穿行的载人小火车。一节车厢乘坐四人,姐姐每天乘它上下夜班,我也时不时跟着姐姐过瘾。
小火车行驶在金黄的麦田,叮叮铛铛、晃晃悠悠,四面透风的车厢吹来原野的麦香,那感觉惬意极了。
只是经常碰上满脸黑灰的下井工人,除了白白的牙齿,全身都是黑色,自己往往胆怯地缩在一旁,怕大人赶我们下车,但他们一上车就紧闭双眼抓紧休息,满脸疲惫哪有精神管我们。
3.
第一次真正坐火车是上大学,十八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
那时还是绿皮慢车,从郑州到天津要开十四个小时,并且都是无座的票。往往几个人就一个座位轮流休息。左腿站累了重心换右腿,右腿站累了再换回左腿,最后坚持不住了就凳子下面铺张报纸,酣睡在林立的脚间。
而每到凌晨两点到五点左右,乘客们东倒西歪睡意正浓,经常会有一伙小偷从车头搜到车尾,不放过每一个睡着人的口袋,大家仿佛都已习惯,睁睁眼表明自己醒着,小偷也就相视一笑、错肩而过。也可能大家都有经验,钱票都放在内裤的拉链袋里,衣袋里也没什么贵重东西,就放任小偷去摸吧。
还记得同宿舍的云南舍友回一趟家竟然要在火车上度过两天两夜,他们几个老乡往往上车准备一箱方便面,下车时差不多刚好吃完,他们说最为恐怖的是经过湖南境内,所有车窗都不能打开,但还是有一次一个车窗被人砸碎,一下钻进了五六个人。
永远记得第一个寒假和两个老乡坐着火车回到了家乡,一下火车三人飞奔在枕木上雀跃欢笑的归乡兴奋。
4.
工作后开始坐卧铺,可以安稳的煮个泡面、泡个茶水,但卧铺的过道总是挤满铁路员工安排的熟人,像硬座车厢一样人挤人。
春节广州出发的各趟列车都是抢手票,那时的春运是记忆中的决战。早早的就要排队买票,有一次竟然排了一个通宵,但是售票窗口一打开,只卖了几个人票就卖完了,最后还得买了黄牛票。春运的火车站堪比大片,各种关卡,没有三四个小时绝对无法进站。火车上也人从众,并且卫生条件极差,每次回一趟家就要大病一场,很久才能复原。
后来航线密集了,宁愿搭十几倍价钱的飞机也再也不愿去挤火车了。直到最近几年,高铁把大城市的距离都拉入了12小时以内,更没机会坐传统火车了。
5.
坐在绿皮火车窗边,看远处的夕阳慢慢落下,两旁的农田向后飞去,听五湖四海的乘客随性神侃,轮子与铁轨哐啷哐啷地撞击,时间也好像慢了下来。
再没有过往的匆忙、惶恐、提防、厌恶,泡一杯绿茶、读一本小说,随着车厢的摇摆任思绪飞扬。
正在读的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书中提到:“我想,我再不能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活了。我要停下来,回过头把这半辈子认认真真回味一遍。如果我能活六十岁的话,我用三十年时间往前走,再用剩下的三十年往回走,这样一辈子刚好够用。”
是啊,我们长大后乘着火车离开家乡,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打拼、成熟,但总有一天要搭乘回去的火车,让心回家。
是时候总结一下人生的上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