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L说,在她看到“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很有感触。
十三岁之前,她幻想过成为很多人,比如才貌双全吟诗作画的佳人,或者是放荡不羁叱咤风云的女侠,或者是前簇后拥星光璀璨的明星,再或者是异国求学四海为家的浪子……而十三岁之后,她只想成为一个人,就是H的女朋友。
她和H是初中同学。当小L回忆起这些时,冬日午后的阳光正照亮了她秀丽的侧脸,“我永远也忘不掉他抬起头来看我的时候那个样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一见钟情是什么意思,这是无师自通的,你明白吗?我就是。”我点点头,注视着小L金色的瞳孔里那一抹亮澄澄的光辉。
初一有大半年她与H分在一个组,那个时候的H在她眼里是个学霸,阳光,爱笑。小L的数学很烂,组长为了帮助组员提高成绩,安排H来给她答疑解惑,组长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前后桌,方便。H总是很耐心,低着头在纸上演算,步骤列的清清楚楚,一边写一边告诉她,这一步是干什么的,算出这串式子就可以得到什么结果……小L总是听得很认真,盯着纸上的步骤,皱眉思索,一丝不苟。讲完一道题,H照例会抬起头,问小L:“听懂了么?”小L总是冲着H眨眨眼睛,抱怨:“你还是讲得一点都不慢啊!虽然听懂了,但我还是需要反应一会儿。”H很无奈的笑,一笑就露出一对虎牙。他告诉小L:“我一讲题就激动,那你再看看,有啥不懂的你再问我。”H说再看看,小L就很仔细的再看一遍,往往又会有新的疑问出现,需要H的讲解。H不知道的是,早在昨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小L就第一时间完成了数学作业,不会的问题由做教师的父亲帮助得出了解决方案,全部明白后才把习题册上的题目大部分做了勾画,装作“不会”来请教H。父亲讲一遍,H讲一遍,小L再看一遍,H再讲一遍,天天如此。就这样,初一期末考试小L的数学得了满分,总成绩比H高出很多。H笑着对小L说:“可以啊你!进步这么快!”小L看着H明朗的笑容,嘴上回应着:“低调低调”,心里被一种异样的温暖湮没。
初二开学分组,小L和H没分在一个组里,也不再是前后桌。分组后各自找到新的座位,小L的心里有点空落落的。所幸她的位子靠后,坐在那里正好能看到H俊朗的侧颊和灿烂的笑容。也就是这一年,H开始早恋,和同组的一个女生。那个女生活泼幽默,待人礼貌,学习又好,小L对她怎么也讨厌不起来。这天放学,小L打扫完卫生才走,老远就看到H送完小女朋友又急匆匆回来拿东西,小L装作没看见,一边朝前走着,眼睛却一个劲儿的往H那边扫。两人擦肩而过,H目不斜视。小L心里像打了结,回到家一声不响开始做数学作业。
时光匆匆,钟表一晃就接近中考。小L成绩优异,是老师特别看重的尖子生,为了互补学习,提高升学率,班主任把小L和H安排在一个组,两人是同桌。H早没有了当时学霸光环笼罩的精气神儿,但很愿意向小L讨教。小L总是很认真的给他讲解,只是故意加快语速,有些地方甚至吐字不清的草草带过。一口气讲完一道题,小L照例抬起头问H:“听懂了么?”H的回答往往都是:“听懂了。”小L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偶尔也会开个玩笑,作势不再讲题,H不介意她的玩笑,仍然严肃认真的捧了题目来请教她。中考完的那个中午,所有同学回到教室小聚,H手里拿了一沓传单笑问小L:“你要帮我发吗?”小L看着H笑得露出的虎牙,又看了看那沓传单,很想接过来,却故意朝他翻了个白眼:“切,我凭什么帮你发啊?”H笑着说:“这点小忙都不帮,太不够朋友了吧?”小L心里那个结好像又紧了些。
高中三年,H在一个普通高中,小L读重点高中。小L没有H的联系方式,每天依然用功学习,那个劲头就好像H有一天会捧了题目来请教一样。直到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小L被初中同学拉进了一个微信群里,每天看着这些老同学叙旧,小L慢慢猜出,那个头像的用户就是H。但她装作不知道,装作不怎么看微信的样子,从不在群里发言。大一上半学期,小L迎来了在异乡的第一个冬天和第一场雪。当雪下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她向H发送了添加请求:“我是小L。”很快通过了朋友验证。小L又发:“同学你好,只在班级群里加了你,还不知道你是?”两天过去了,这条消息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小L连着发送了两个“?”,仍然没有得到回应。
这是小L最后一次“假装”。两个月后,她删除了H的微信,将朋友圈设置为“仅好友可见”。然后,小L写下了这篇文章,连同自己六年的心事,寄向了遥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