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随便你信不信,不是我,就是我一个朋友,大学同学,学习好知识广爱好多,脑袋灵光,英语贼啦棒。
她闲暇的时候就读书看电影做运动,读的书也不是所谓畅销“文学”,倒都是些王小波、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加缪、以及各种我没听过的作家,而且她真的享受其中,还从不以读过两本书跟人炫耀,这是我最佩服的一点。
本科在某985读工科,化学相关,我俩确实没有为科学献身的决心和崇高的热情,便放弃深造投身社会之熔炉。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但好在还依旧保持联系。
她去了国企,我去了私企;我在帝都,她在深圳,她讲起国企的福利待遇每每令我心向往之,所以总以为她日子过得很不错,前日聊起才得知,她每月到手只有区区三千块!!!
我震惊了,我只知道我每月近万的工资分毫攒不下来,不知道她如何凭3K过得下去......
我记得她刚到深圳待了两个月时,我问她那里怎么样,她如此描述:“这是个金钱飘在空气里,妄想藏在毛孔里的地方。”我还没问,她又继续说:“我不买房,我也买不起,这儿不宜居。”
工作一年多,我身边也有已经跳槽的同学了,我不明白为何早就看穿的她还迟迟不行动,不离开这个城市,也不离开这个企业?
她说不离开这个城市是因为这个城市很年轻,形形色色来自各地的年轻人,觉得有劲,觉得方便,觉得自由。
她说不离开这个企业可能是因为安逸,她朝九晚五,周末双休,虽然工作时间也忙,还老出差,但比起这个城市的其他年轻人还是好的多了,有闲暇时光用来读书看电影运动写作,畅谈人生,享受自由。她说:“我还年轻,我还穷得起。”
我闭上了嘴并陷入了沉思,想到了每天十点多还在地铁上疲惫不堪,面如菜色的我,谁能说谁的生活更好呢?于是我不再评判她温水煮青蛙,给出人在国企年华易逝不知不觉就三十的“忠告”。
我们的状况好像极端了点,我知道有那种比996轻松,又比那种效益不好克扣员工的国企挣得多的工作,但那样好差事的空缺程度可能还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年轻社畜数量吧。
所以呢,如我俩这样的90后职场菜鸟,都得在缺少时间和缺少金钱中抉择吗?反正我们俩在互相羡慕......
要知道,deep inside我也是个爱看书的文艺少女哇,我也想岁月静好地品味文学和生活,所以我的问题从“你为什么不辞职?”变成了“我为什么不辞职?”,这番“思辨”得出了喜人的结论:我们应该一起辞职。
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例如“垮掉的一代”这样高档的词汇来描述90后,但倘若让我描述我身边的这群90后们,我只能给出一个字,就是“丧”,人间失格的那种丧。这可能是长期的“不满足”和“没意义”孕育出的结果。
不仅是被剥削时间和被剥削金钱,我觉得我们丧的原因还有并且最主要的一点是:被剥削快乐,我有没完没了的甲方爸爸,她有僵化胆小的领导上司,我们还共同拥有行为露骨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是舔狗的舔狗同事......
每个时代每种社会都要有人被剥削,这也是社会存在的基石。996换来的高薪无暇消受和955勉强的温饱生活拮据,我们非得矮子里面拔个将军吗?
我知道没有人的生活很容易。
但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