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本修订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其中大量的注释和每章之后的点评非常有价值。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
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本书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书籍,而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作者简介: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 “现代证券分析之父”, 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来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贾森•兹威格(Jason Zweig)《华尔街日报》投资与个人理财高级专栏作家。早先,他曾是《货币》杂志和《时代周刊》的资深专栏记者,《福布斯》共同基金专栏主编。从1987年他开始撰写投资方面的文章,是华尔街有影响力的资深财经传媒记者。
精彩书评:
壹:短评
。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如何聪明地投资? 作者回答得怎么样:还不错 评价: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阐述的是一种投资的智慧而非技巧。格雷厄姆对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对模式化操作的贬低;对透彻分析,本金安全与适当回报的追求,构成了投资的基本原则。 问题是,人们知易行难,往往给容易健忘的大脑又增加了很多新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格雷厄姆凭借投资实践经验,予以摒弃。而另一位杰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沿着前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开拓的“人类有限理性”的道路,予以了科学意义上的分析。
。主要看了前60%,坚定了一些之前模糊的想法,比如分散投资、注重安全。
贰: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是张爱玲在小说【爱】中的一段描写。
相遇,看似寻常,却常常隐藏着百转千回的隐衷。杜拉斯在湄公河上与那个中国富二代的相遇,芒格和巴菲特在奥马哈俱乐部的见面,每一个细节的变化,事情都有可能朝另外一个方向演进。
那么,为什么要直到今天才让我与格雷厄姆相遇?为什么要到今天才能够听到格雷厄姆的教诲,而不是在08年或者更早?
但是,不管什么时候,能够沉下心来读到格雷厄姆作为一个将投资当作毕生事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我也没有必要对这本书作怎样的评价,因为任何溢美都是多余的,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格雷厄姆都会在那里在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叁:
为什么巴菲特如此推崇此书呢?因为此书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投资决策的正确思维模式。
巴菲特1973年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的前言中写道:“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理性的思考,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这种思维模式,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投资原则,尤其是第八章与第二十章宝贵的建议,你的投资就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像范围的成就”。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证券分析和50年前没有什么不同。我根本没有再继续学习正确投资的基本原则,它们还是本·格雷厄姆当年讲授的那些内容。你需要的是一种正确思维模式,其中大部分你可以从格雷厄姆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学到。然后用心思考那些你真正下功夫就充分了解的企业。如果你还具有合适的性格的话,你的股票投资就会做得很好。”
1994年12月6日,巴菲特在纽约证券分析协会的演讲中指出:“在《聪明的投资人》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说出了关于投资的最为重要的词汇:‘安全边际’。我认为,格雷厄姆的这些思想,从现在起一百年之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
巴菲特:学投资很简单 愿意读书就行
“学习投资很简单,只要愿意读书就行了。我的工作是阅读。”
·想学习巴菲特,首先问问自己,你经常读书吗?
肆:
格雷厄姆的书阅读起来有逻辑之美。
严密,充满了真知卓见,而且对人性是那么了解。
所谓同行相轻,在证券市场技术派和价值派之间亦是相互诋毁的,而格雷厄姆的价值派和费雪的成长派之间的关系则很微妙。在早年的时候,格雷厄姆是坚决反对成长派的,但是,到了晚年,也许是因为市场转变,格雷厄姆甚至对于自己的价值投资理论亦不再顽固地坚持,他说:这个方法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
那么这个方法是真的无效了吗?
在读巴菲特传记的时候,我重点观察了巴菲特是如何完成从价值型到成长性的转变的。实际上巴菲特的后期对格雷厄姆的许多策略都否决了,比如说分散化投资,清算型的估价等等,但是他最终的逻辑还是格雷厄姆的逻辑,这就是他说自己有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的原因,因为他的根基,主要的分析方法是格雷厄姆式的。
我在前言看到因为巴菲特要在这本书里加入关于公司管理之类的章节,格雷厄姆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因为他认为公司治理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过于复杂。我想这不是因为格雷厄姆低估了投资者的智商,而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在自己的体系里掺入成长派的影子,因为涉及到公司治理绝对会涉及到对公司未来的研判,而格雷厄姆的要义是当前,目下,他不相相信任何设想计划之类的东西,他的投资研判就是当前而不涉及到以后。
我想他的确老了,但是他很有悲观的理由,倘若你是一个绝对悲观的人,那么遵循格雷厄姆,倘若你相信未来,那么,学习费雪,也许你会比较惨,不过你有同样的概率获得真正的财务自由。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