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就是一个说,一个听吗,这有什么难的?为什么TA一直哭个不停呢?那一定是伤心吧。TA为什么一直在说学校的事,是想让我给TA提点建议吗?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为什么会哭
No.1
引起注意,表达需求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刚出生的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哭,是获得关注和陪伴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种生存下去的本能。哭,就能听到妈妈的声音;哭,就能填饱肚子;哭,就会有人抱起自己。
No.2
情感宣泄
不仅仅是孩子,有一些成年人也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不懂得如何因为内心感受的痛苦去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哭,在一个人婴儿时期之后的日子里,蕴含了更多的含义:无助,孤独,委屈,失望等等。压抑多日,大哭一场,精疲力竭之后睡一觉,醒来觉得情绪好多了,是许多人都有的体验。
No.3
寻求帮助
在社会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一点点小事”是不应该向其他人寻求帮助的,这会显得一个人弱小、无能,会被轻视。但也许对一些人来讲,那“一点点小事”恰好是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大事”,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千万不能说出来”在心里积压的久了,哭的本能就会帮助我们去发出求助信号。如果一个人不仅在哭的时候没被帮助,还被训斥、否定,慢慢的,TA就会变成“不会哭的孩子”,这样反而会潜藏更大的问题。
No.4
我生病了
小宝宝哭个不停,总是安抚不下来,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宝宝生病了。再长大些,不愿与人交谈,也无法表达感受,总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或许会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流泪,再重一些,哭都哭不出来了,这或许是抑郁症的信号。
沟通的缺失是普遍问题
了解哭的含义之后,我们就能懂孩子了吗?并没有这么简单。作为家长,要怎么样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理解孩子呢?
这就需要有效沟通。
今年夏天有一档叫做《唱作人》的音乐类节目,在这档节目中,王源创作了一首歌,引起了大众广泛的共鸣。这首歌就是《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歌词表达了孤独、无助的情感,以及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的生活写照。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因为缺乏有效沟通,渐渐变得不被人理解,也不理解别人。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促进资源交流,帮助内心获得认同感、支持感,排解孤独感。
那怎样做到有效沟通呢?
No.1
放下自我的倾听
我们总是容易在听的时候马上就产生了“评价”,而评价更多建构在我们自己的认知上,这是妨碍我们与他人产生共情的主要原因。在倾听时先放下自我,放下我们的评价和判断,用心去听,才能听到对方的话语里隐藏的情绪和需求,才能看到语言背后更丰富、更深层的表达。
No.2
真诚积极的关注
经过研究发现,“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受欢迎的品质,真诚的人更容易被信任、被接纳。目光的注视、身体的前倾、与倾诉者同频的表情变化,必要时的肢体接触,比如握住倾诉者的手,轻轻抚摸TA的背,都是你在积极关注的表达。在真诚积极的关注下,倾诉者会更有安全感和抱持感,更倾向于表露内心深处的感受。
No.3
适当的回应
适当的回应是指在倾听过程中,适当地重复、解释倾诉者的话,这样非但不会让倾诉者反感,反而会体现出你正在认真倾听和理解TA。同时,这也会帮助沟通双方消除信息偏差,促进信息对等,以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
No.4
充分的表达
前面三点都是对倾听者的建议,然而沟通是相互的,我们常常既是倾听者,也是倾诉者。作为倾诉者,表达的目的是让他人理解自己,甚至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可理解的表达方式则是表达中非常必要的,使用他人不懂的专业术语、暗语、俚语,都会给沟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使用对方可理解的语言,对倾听者提出的不解进行详细的解释,是倾诉者的礼貌,也是能够被充分理解的前提。
沟通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之上,有效沟通能够促进关系的建立。面对孩子的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悉心和爱心,把今天学会的沟通技巧用起来,重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TFP原力心理工作室
在这个盛产焦虑与浮躁的时代,让我们用最扎实的专业能力,最真诚的服务态度,为您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打一束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