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教师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又一种提高教师学习的方法,它使教师对共同体的所有学习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行动研究对专业发展很有利,通常教师们花一年多的时间做基于办理问题的研究项目。
比如,较为规范的行动研究之一是申报并开展各级科研课题项目。
为什么要把日常教学问题以科研的形式来加以研究呢?首先,是因为有了科研课题的规范“约束”就会使得常规问题研究“正规化”,避免了日常研究中的“随意性”。再次,是课题研究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较高呈现形态,是探索科学施教的途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其具体意义在于:1.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体系;4.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什么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呢?大家都认可“教育改革,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读、写、思、做”,而课题研究便是要读书、要写作、要思考、要实践的“四者合一”的展现舞台。
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提及课题研究,要么认识不够到位,要么认为课题研究“遥不可及”。其实课题研究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的科研活动。只要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只要不断地付诸实践,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此外的行动研究还比如,教师们根据学校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提出问题后加以分析研究,制定出实施方案,最终依据方案进行研究、实践。这样的方式是不用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用少则两三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力求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将实施归结的“成果”申报各级教育成果评审。这也是提高教师学习的一项最为现实的活动。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们可以按照专业知识的水平和教师的需要进行设计,尤其是当教师确定研究目标,进行合作研究时。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研究作为教师持续学习的模式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也受到行动者研究和学术研究之间差异的影响。
所以,在所谓的“繁杂”的工作中,教师们往往是“行动”了,但没有“研究”,如前面所言“教(行动)而不研(研究)则浅”,在核心素养下导向下教育发展,需要推行深度学习,如此“肤浅”的教育将会前途陌路。
职前教育
顾名思义“职前教育”就是指教师们在没有加入教师行业,没有从教经验前所受到的教育情况。大多数国家的新教师都是由师范教育课程培养出来的,这些课程有很多结构化变式。
首先,师范教育可以是大学主修课程或者是一门主修课程的延伸。
第二,可以是传统大学学习中完成的课程。
第三,新教师预备课程可以是以大学或者学院为基地或在实地进行。
最后,师范教育课程因其目的是以学术为主,还是以取得的证书或执照为目的而异。
然而,近几年的就业趋势表明:职前教育和职后工作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我这里所说的“联系”是指所受教育与工作内容并不相一致。我并不表明所有师范生都能教书的观点,但是非师范类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职前教育的知识结构而言,后者欠缺的要多一些。更为后怕的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大多也失去那种学习的欲望并计划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这样的执教者想必是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
因此,我们在“不掌握”哪些大学生将要从事什么行业的情况下,为了让大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全能的人”,大学的教学胜似关乎一切。
是什么阻碍教师终身学习?
教师学习“低效”,甚至出现“不履行”活到老学到了,是有其阻碍的原因的。是什么阻碍了教师终身学习?依据“学习科学”理论,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消极认识。
1. 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给未来的教师们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
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学习研究与学校教育无关,因此,他们不必学习从研究中得来的结果。
也就是说:研究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只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已。在他们的教学中,教是最根本的任务,其他并不重要。于是,他们并不充分地去学习研究“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更深层次地掌握“所教知识”的教学目的,反正懂不懂得其中的“原理”照样能教好书。
这是导致很多教师不学习的重要原因。
2.现在的教育教学没有对教师强调他们成为专家的重要性
其实,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专家型教师,这里我依然要反对不少教师的对专家的不良称谓“砖家”。其实不然,专家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第一,专家能识别新手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有意义的信息模式。
比如,针对于教师成长中最有效的观课、议课活动,专家能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判断教学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权衡、设想任课教师教学知识存在的缺陷,并很快寻找到应对策略,能从教法、学法、知识间的联系等给出理论指引。然而,作为“涉世”肤浅的新手是做不到这些优秀的反馈,新手甚至容易会出现浅表化和框套化,活动中仅仅围绕教态、语言、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作为简要的观察和评价。
第二,专家获得大量的内容知识,这些知识的组织方式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
在接受培养、形成专家的众多学习和过程中,专家型教师能收获大量的内容知识,并以之支撑起他们的学科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专家组织学科教学的方向,决定了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正因为专家型教师需要这样磨练、培养过程。所以,在新教育时代,对教师的培养工作得到了大幅度的重视,师训工作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
第三,专家的知识受一系列环境的制约,专家谙熟自己的学科,但不保证会教导他人。
这是一条必须认可的重要原则,否则专家所拥有的认知和知识就会被部分具体的、特设的环境所否定。专家的知识、能力不是万能的,但至少通过众多的科学理论及实践而确立的,它们对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很多时候,作为一般教师,在听取专家的理论指导时,抱有的态度是:不切合实际,没有了借鉴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老师在接受培训中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没有敬佩专家、向专家“取经”的心态,也就没有“所成”。这类老师如此的心态,或许曾经受到过“伪专家”的“骗”,但执意不遵守专家的这一重要原则,不用理解之心接受专家及专家所拥知识,保守自闭,害人害己。
第四,专家能够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的知识中灵活地提取重要知识,并能灵活多样地应付新情境。
所有的学习都涉及把理解扩展到新的情境中;学生在得到尊重、受到鼓励的前提下能更能把他们的观点和策略付诸实施,学习因此可以得到提高。就这些教学规律、“需求”而言,专家所经历的、所储备的经验和知识要比新手多得多,因此在教学中的“处理”也就得心应手。
杰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结构有深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促使学生具有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而专家对他们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概念障碍有深刻的认识,对与学生共同交往的有效策略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能“掌控教学”、“支配知识”、“调度学生”的教师,拥有专家的“身份”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接纳”专家、并引以为榜样、向专家学习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然趋势。
3.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造成很多老师相信古老的格言:
有能力者,干;无能力者,教。没有人鼓励教师去探索教学学术性严密的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解。
这句格言不难理解,最终的一个局面是:你是有能者,你在干;我是无能者,我在教。显然,你在“干教育”和我在“教书”没有多大的区别。或许,这是绝对悲观的一种现象,有时想想确实如此,你才华再高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不见得比我这个落后分子教出来的高。就这样,无形的、不显而易见的,甚至需要很多年才能“回报”出来的先进教育手段就被“埋没”。
总之,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要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化需求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学习是最佳路径。成功的教师学习要求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合作努力的职前、职后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机会。让我们在朱永新教授的“三专模式”指导下、让我们在李镇西博士的“四个不停”指引下,端正心态并积极加入“有效的教师学习”活动中来,为自己的教育事业留下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