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英和何小曼
昨天看到《芳华》作者严歌苓谈起自己塑造的何小曼(在电影里叫何小萍),一个身上有点小黑暗、小倔强,令人同情的人物。突然我就想到了我大学宿舍的阿英。
客观来说,阿英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皮肤白皙。但是这些大家似乎从来看不到,来自乡村的她总是显得微胖、矮穷挫,不会说话。她没有什么走得近的朋友,最多就是集体活动时,偶尔和班里同样不受欢迎的一两个人临时搭个伴。
说大家世俗而瞧不起她吧,也不是啊!我和阿英是邻村,但是我的人缘颇好啊,市里的、县城的、乡村的同学我都有几个处得不错的。对于阿英,我谈不上喜欢,谈不上讨厌。直到有一次宿舍偷窃事件的发生。
宿舍门上顶端的玻璃掉了,一周了还没装上。某天晚自习后,我们就发现被盗了,只记得我丢的是现金,枕头边一个纸盒子里我经常放些小物件和零钱,那天就发现几十元的零花钱不翼而飞了。舍友基本都是结伴出出进进,只有阿英独来独往,经过大家几天的观察和推理,门锁好好的,被偷盗的地方也是纹丝不乱,没有乱翻的痕迹,内鬼的可能性很大,只有熟悉大家习惯的人才能如此快速而精准的偷窃。排除之后,阿英的嫌疑最大。
再三合计,把阿英叫来集体盘问吧,她拒不承认我们也没话说啊!还会伤了和气。最后,大家采取了不太光明的做法:趁阿英出去不在宿舍的时候,翻她柜子找赃物。这样的话,找到的话就可以正面责问她,找不到就当什么事没发生。
背后搜查的结果令我们大跌眼镜。现金是没法辨认的,不好说。此次偷窃的物件也没找到,但是找到了一些很细碎的以前大家丢的进不了眼皮的小物件。比如舍友a的某本书,舍友b的牙膏,舍友c的洗衣粉,可笑的是,洗衣粉依旧看着是阿英的奇强洗衣粉,但是精明的c一闻就闻出来是她的tz牌洗衣粉的味道,tz贵,全宿舍只有她一个人用这个牌子。c把阿英的洗衣粉摆在我们面前:“啧啧啧,我就说呢,我就说我都不见怎么洗衣服的人,洗衣粉咋下的那么快呢,这阿英的洗衣粉常年不减少。” 我们都很无语,作为阿英的乡党我都替她脸红。
晚上睡觉前,大家审问阿英了,因为此次失窃物品没搜出来,大家也不好问罪,只是对于她的小物件顺手牵羊习惯看不惯,准备教育她一下。结果呢,问她这次失窃事件是否和她有关时,阿英理直气壮拒不承认,当大家说出“非法搜查”的结果,她脸红了,但也很生气,吼了我们一句就摔门出去了……我们没有一个人去找她……最终真正的小偷是谁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件事后,阿英更加独来独往了。下了课也不急着回宿舍,她会到校园某个角落去读书,或者到公用琴房去练琴。还记得,到快毕业的时候,她确实弹琴很好了,远远听着她熟练的弹奏致爱丽丝等名曲,手脚配合自如,我还只会弹两只老虎,左右手勉强配合。我感叹:时间和努力不会辜负任何人。
毕业后大家互相之间都有联系,除了阿英。愿她艺压群雄同时,也能德艺双馨,抛弃一些旧毛病。虽然这些毛病肯定也有其形成的特殊原因,正如何小萍,被迫害的经历,被迫害的性格。
2. 一位差生和杀人犯
本周看到米脂一起学生砍人事件,唏嘘的同时,想起我的一位小学的校友。
同学聚会,大家在ktv唱歌,其乐融融。都没想到这个当年在我们班只插班过几个月的他会出现,而且是以这么幼稚可笑又令人无语的方式。
他突然闯入,把音响关了,有点醉态,指着我们班一位男生的鼻子问:“你说,我到底有没有偷你的书?” 说着就往前冲着要动手的样子。
几位男同学赶紧拦住他,一名男生问:“你是谁啊,走错了吧,不知道你说什么。”
他怒了:“你们装,装,你不认识我了,我可记得你们。你们都是他喊出了这位男生的名字:“某某某,哼,你不记得了吗?四年级的时候,你的课本丢了,后来就有你们班的同学给老师打小报告,说是我拿的。老师就……。” “你们冤枉人,你们班的都是狗眼看人低,听见了吗?你们班的都是狗。”
大家气不过,班里一个男生冲上去,两人若不是被其他同学拦着,肯定拳打脚踢了。但就是拦着,这位好同学还是被挣脱出来的他在胸口踢了一脚。看到这样的人,扫兴又无奈,大家一起一半人拦着他,一半人抱着我的好同学赶紧离开了。不是打不起,我们这么多人放弃ktv转移,只是觉得这样的人可怜而可恨,不值得计较。万一把他惹怒,他真的有可能拿刀砍人,才不管伤不伤无辜。和米脂砍人事件的凶手可以相提并论。唉!
后来听村里的同学说,他确实不敢惹。这些年他没读书,加入了县里的黑社会,比较猖狂。你们这些读书考学出去的人最好离他远点,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