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并不完全参照史实,相反有很大改动。
但我们不能以一种历史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电影艺术,要求它完全沿袭历史。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只要这部电影能带给我们思考,那就是值得的,看电影的这几个小时就算没有白费。
所以,我非常反感总有些人揪着电影与历史不符的一点不放,这么苛刻的要求历史重现,完全可以去看二十四史及其他正史。那些人大概就是读了一点点书,说能纵谈历史,完全达不到,可又比完全没看过书的人有了那么点优越感,无处安放的骄傲这时就让他们开始班门弄斧,四处嘲讽了。该谈正剧的时候咱们谈正剧,该谈电影的时候咱们好好谈电影。这就是我对那些考据党的看法。
态度说完了。讨论电影吧。
可以说这部电影表现的就是一种合情合理,怎么这样说呢?原来的历史里,程婴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也要保全赵朔的儿子,作为赵盾的门客,这是极大的忠。每个人都有私心,谁不想保全自己的孩子,想想就知道程婴忍辱负重养大赵武有多不容易。历史总是悲壮的啊。
在这部电影里,程婴有过挣扎和犹豫,在庄姬托孤的时候,他犹豫了,即使是他只负责将孩子带给公孙杵臼的情况下,他其实是不想卷入这场灾祸的。赵氏满门被灭,如此悲凉的遭遇,可叹可泣,任何不相干的人都会同情甚至愤恨,可是换在有牵扯的人身上,人都是自私的,想着也只是如何避祸保全自己,更何况他还有妻小。然而还来不及做出什么明确的表示,韩厥来了,这时庄姬赶忙把孩子装在药箱里,吩咐程婴可以走了,程婴如获大赦,想都没想到孩子,直接等不及就走,庄姬提醒后才带走药箱。然而还是被发现了,韩厥搜出了孩子。
他也犹豫,是的,这部电影没有一个人的人性是彻头彻尾的穷凶极恶。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他们面对形势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酿成了这部大剧。犹豫之后,便是残忍的要带走孩子向屠岸贾复命。因为不这样,无法交代。所以不是说没人同情,没人想施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责任,或者说是不可推脱的负担。然而,是什么让程婴有了足够的勇气,冒着极大的危险带走孩子呢?我之所以说足够,是因为程婴的心里有一杆天平左右摇摆不定,一边是私心和亲人的安危,一边是同情心和善心。事情每一分的发展都在给它们两端加上砝码。
是庄姬伟大而智慧的举动,她自杀了,用枕头包着肚子,装作与肚子里的孩子同归于尽,这样赵氏看上去才像真正满门全灭。不这样,程婴没法带走孩子,她用自己的死换了孩子的生。
韩厥心里大为震撼,他帮忙遮掩,却被屠岸贾发现孩子早已生下来,被带走了,而且极有可能与程婴有关。韩厥被划伤了左眼。我当时在想,韩厥后悔吗?落得如此下场,只因舍母救子的行为令他动了几分少有的恻隐之心。
接下来,屠岸贾令城中新儿都搜上去,程婴妻子猝不及防,把赵武(幼子)交给了士兵,大家肯定以为赵武完了,其实不是的,常理来说:把所有的父母的孩子交给屠,那么剩下的孩子不就是赵武吗?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变幻莫测:这个剩下的孩子是程婴的孩子。
公孙杵臼来接孩子出城,程婴明白百口莫辩,只得把孩子和妻子交给公孙。公孙表现的相当令人感动以及震撼。在由程妻解释后知道赵武已被混入屠手中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尽他性命,也要保全两个孩子。一个是无辜的孩子,一个是兄弟的孩子。他都不要放弃。他对前来的屠谎称孩子已送出城外,只要程婴之子安静不啼哭,那么一切皆可瞒天过海。可是屠岸贾已经灭了赵氏几乎满门,只剩下一个孩子,他怎能留此后患!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无奈还是被发现了。公孙立刻冲出去一人之力奋力与前来搜查孩子的士兵厮杀,最后被一刀刺入腹部。最后一句:我对得起赵家了。
大为震撼!!!公孙清楚他不顾一切救的是程婴之子,保全程婴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保全赵武。他知道他今日必死,所以死前沐浴更衣,遣散仆人,不想让无辜的人送死。历史悠悠,多少曾经志趣相投,相约一起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好男儿结为兄弟,最后却同室操戈反目成仇乃至同归于尽!公孙在危难之际,不顾自身安危,拼死保全兄弟的孩子,这怎能不算是大义!然而他的奋力厮杀在屠岸贾眼里却成了对兄弟之子的维护。
这让屠岸贾更加确认,这个夹壁里的孩子正是赵武!
程婴的心理,我试着分析一下,他并没有想卷入这场纷争,但受庄姬触动,无奈之下带走孩子,从此对这可怜的父母双亡的孩子有了一份责任。在得知孩子被带走时,他心里是责怪的,责怪自己没能守住赵武。然而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要被当成赵武被屠灭口,首先心里是十分着急的,他此时的奔走和寻找公孙,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原计划就是上面说过的,谎称赵武送出城,而成功保全两个孩子。这和历史相比,多了几分合情合理,也更加符合人性。最后,自己的孩子和妻子被屠错杀,他抚养赵武,想得是什麽呢?并不是像庄姬叮嘱的一样,忘了仇恨,忘记父母,管自己生活。这再次表现庄姬的深谋远虑和对赵武十分的爱护,比起报仇,庄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生活,不要有那么多仇恨牵绊一生。
回到刚才提到的,程婴想让赵武为他的妻儿报仇,手刃赵武的杀父仇人屠岸贾。
所以程婴真的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既有生而存在的私心,也有善心同情心。然而就是这样有着私心的人,再平凡不过的人,忍辱负重养大了赵武。多少生活中不太耀眼的普通人,默默得忍辱负重的义无反顾的坚持啊。
屠岸贾在另一方面也是让人惊讶的,比方说,他接纳了程婴,认了他的儿子,其实就是赵武为干儿子,当然他并不知道那是赵武(知道还得了?不得杀了这个祸害啊!),开始了15年的教导,我看着是挺上心的,至少真把赵武当亲生儿子看待,无涉防。年幼时,提醒他谁也不能信,谁知道呢?他以为的教导其实适用在他身上,他过分自信,养了个有着血海深仇的孩子在身边。一边呢,程婴开始把所有的冤屈都画成画。电影这段的处理相当好,动态的水墨描绘再现这场悲剧。
然而后面出现了一个惊人的转折,屠岸贾开始怀疑到了那个孩子的真实身份。
赵武不听父亲的执意反对,坚决打仗,在四面楚歌之际,一生死前的嘶吼:干爹,救我。响彻山谷。屠岸贾犹豫了。是救还是不救?终于,他回转马头,回杀过去。这让我想起一首诗。
李白的 侠客行 中的两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到这里其实我又开始担心。因为陷入了怪圈。到底赵武会不会相信真相?又以怎样的姿态对待他的养父?
然而这正是我觉得电影不足的地方。
仅仅只是赵武以性命威胁父亲拿出珍贵的药丸?之后便决裂?
如果能做到以性命相拼,那么后面态度的转换也太过突兀了吧。
然而电影试图做点挽救。屠岸贾放弃杀二人,即使赵武招招不留情,他也步步退让。
然而正是失手杀了程婴,最后激起矛盾白热化。有点突兀啊,还是。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后面有点自圆其说又圆的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