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了地铁站耳机没电就不能听书了,十几分钟的时间里那我想平时以15分钟为一个最小单位来践行一个小目标,那就这段旅程里看两页书吧。
然后掏出书包里的《秘密》,认真摘录令我最近觉得特别有感触的一两段内容。去年从头到尾读了两遍,这个月打算挑选当下最需要的几个章节。
之所以想重新读这本书是因为前几天看此念文化创始人毛思翩和陈海贤视频号连线,提到人如何实现自我改变。毛思翩谈到自己为什么做出了“此念”,就是经常问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见一个人之前也会问,这个人是自己想见到的吗?一路走到现在,都是以“我想要”来找到生发改变的力量源泉的,而不是被捆绑在约定俗成的各种“角色下的身份”束缚里。对我来讲,这种“想要”是长期以来不敢想的,也会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而各种不敢想、不敢做,而作茧自缚。
上周跟倾听伙伴吐槽哭诉了半个多小时,重新提起我爸爸的为人处世,他的冷漠,缺乏理性,长期处于吃不饱的饥饿状态让他生活乐趣就是来自于吃饱饭,守财如命的吝啬,对外很假的老好人、肆意地宣扬家丑而对内粗暴、不作为的懦弱,我虽然拼尽全力去理解他,他的八岁就成为了孤儿,长期贫困导致我妈的第一个孩子都养不活,没文化,野蛮没教养,说话都是带刺的“忠言逆耳”,还美其名曰“为你好”,只会卖苦力。其实去年跟倾听伙伴说过很多次我父母的事迹了,这些倍感压抑的负面感受流走了,我会刻意调频到感恩和祝福,切换到欣赏感激他们给我不错的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所以被忽视、被打击的过往所产生的怨恨,都逐渐消散了。就像陈海贤有一个精妙的比喻,怨恨的那个人就像把他恨的对象死死地关在一个牢笼里,可是你为了关着这个犯人,你也没有自由,必须得守着罪犯。这个比喻令我看到我父母纠缠、互相仇恨的一生,同时也是我的前半生。我很长时间都忘了,从父母那里要不到的爱,我可以从伴侣、孩子、朋友以及其他有温暖的人那里得到。
同时令我解脱的是,对金钱的解读。我母亲只会给我钱,给我物质,而我前半生一直想要她的一句认可,令我抓狂到撕心裂肺的是,她全部言语行为都是对我的羞辱、否定,把我当情绪垃圾桶和想丢弃的负担,一句肯定语都没有。我感受爱的方式和她表达的爱是不一样的,我们没在同一个频道上。所以我能明白为什么我以前经常丢钱、轻视金钱,表现得毫不在乎,因为这方面她保证了我没有匮乏感了。想到这一点虽然觉得她爱的能力太弱了,跟她聊天几乎感受不到她对我正面的关注,只会聊到我哥哥,从来不管我是否开心,但我现在很感恩,她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给我能给予的东西了。
让我能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东西(那就是我自己),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现在我有了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不跟他们较劲,接纳他们就是这样极为普通甚至达不到合格的父母这一事实。要做到60分父母,要让孩子有成长空间,其实挺难的。多少人心理阴影太大了而毫无觉知,自我封闭、防御、攻击太严重,走不出来,到中年后精神状态、人际关系、财富都持续下滑。
昨天又跟倾听伙伴互相倾听,轮到她哭诉父亲,我倒是相对来讲很平静。分享了聚焦于未来,专注于“我想要”,就会更有力量和真正的目标感。看到父母身边人各种不好,去抱怨是很容易的,去自我负责,驯化自己感恩、欣赏,训练新的神经链接,有创造力,是最好的解决出路。
今日地铁站里看书才一会儿,一个老太太拧着两大袋子蔬菜,叫我走开,她要放我这边的角落。我看书做笔记被打断的厌恶感升起,克制地保持平和有礼貌的告诉她,对面座椅挨着玻璃的位置也很方便放你的东西。然后继续看我的书,她在我跟前站着不动,我也很不满,车厢里没几个人,她为什么非得缠着我不放?!于是我合上书本,带上背包饭盒到对面的座椅上。坐下来了我有点气不顺。觉得倒霉,怎么摊上这么号人。老人家坐我对面还用手机公放音乐,是那种广场舞很躁很俗的音乐,我冲动地想过去叫他关掉。然后我觉得自己的愤怒怎么升起得越来越厉害了?我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看书的平静心情被搅动了,我该如何调整我自己?我想到了,此刻我所讨厌的她是来帮助我修炼我自己的,对于我讨厌抗拒的人如果聚焦过多毫不疑问我自己会卷入进入更深而受到困扰。于是我眼睛不看对面,低头默念零极限四句清理负能量的话: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念了两三遍我很快就平复心情了。马上映入眼帘我喜欢的公众号一篇文章,说强者思维:断念。
一开头就是断念诀:
念起即断,
念起不随,
念起即觉,
觉之即无。
零极限,加上断念诀,都能帮我清楚负面的感受、念头,心境不那么浮躁。
然后看《秘密》书里写到,身为人类,我们的任务就是持续保持我们想要事物的思想,让我们想要的事物在心中保持绝对的清晰。启动这个法则,你会成为你最常想的那种人,吸引你最常想要的人和事物。
主要的思想和心态就是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结果就是什么心态会吸引创造出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
人们之所以无法拥有他们想要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对“不想要”想得比“想要的”多。“不想要”是猖獗数个世纪,比人类所曾见过的任何瘟疫更为严重的流行病。你
解药是什么。调整注意力,到“你想要”,聚焦于美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指出了人的焦虑恐惧都是因为注意力超出了你的影响圈。过多关注了外在的、负面的消息,导致削弱了你自己的力量。
你的焦点必须锁定在想要而非所是。你的现在是过去思想造成的结果。你要把注意力进行抽离,聚焦的是未来尤其是当下,而不是过去。接着对纠缠你、造成阻力的人、事、物放手,把力量还归己身。
放任他人就是放任自己,越能放任越少对抗,你不想要的就会越快消散。专注于“做自己”,是最勇敢的,也是最幸福最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