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1 既然明白了“道”,那就用起来吧!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道产生的时候是混沌的,德来蓄养它;物体的形态有了功用的时候,器就形成了。
心中明白了道,要有德行来蓄养,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事件中赋予“道”以形态,用“物”和“器”来涵养“道”。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讲第五十一章,这一章是很有意思的一章,我们一点点来琢磨,老子在这一章里又开始讲天之道了,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提天之道了,大家别忘了,我们头顶上有天之道,天之道是世界的源头,我们整个世界是天之道给制造出来的,这个“道”无名无形,隐身于背后,但是我们的世界是按照它的意志给制造出来的,生成世界以后,慢慢慢慢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繁盛,但是这个“道”隐身于背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概念,这是老子的思想。
老子这章开始讲,第一句话“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老子讲的是天之道,天之道无名无形,生成了这个世界,“道”的状态是无名无形的,不可捉摸它,一旦落到这个世界上来,它有具体的形态了,变成了混沌的状态,不分阴阳、混沌一体的状态,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物质基础,一定不是无名无形了,有名有形了,这个时候叫“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一”。“一”跟“道”不是一回事,不要说“一”就是“道”。
按照河上公的讲法,这个“一”就是德,“德”开始蓄养“道”所生成的混沌的状态,不断地让它增大,蓄养它,然后开始分出阴阳来,阴阳合一再变成一个新的物质,这是阴阳合一的物质。这时候变成了具体的物体,所以“物形之”,物体开始有了形态,赋予它形态了,到最后“器成之”,当它形态有功用的时候,就变成了具体的器,器物的“器”。老子这段话就是在讲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生成的,是从“道”无名无形的开始变成混沌一元的状态,然后混沌中分出阴阳来,阴阳合体变成我们世界真正的物质,比如说人阴阳合体,这时候形成物,然后当它有功用的时候,又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我们去用它了,在用的时候就叫“器”了。
按照老子的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生成的,我们看这段话应该这么评价,也就是说老子充满智慧的把握了世界形成的规律,他说的是规律性的东西,当然他没说原子、分子,没说这些东西,但是讲出了整个物体的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而且他思考到了这个世界本源之前的状态,所以我觉得不要小瞧古人,古人很聪明,他们思考这个世界,把这几个要点都给你讲出来了,我们理解就行了,了解就可以了,但是这句话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用?我们去研究“天之道”,并不是整天想这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想通了,世界是这么来的,我的人生就幸福了,不是这样,而是你想通这个以后,把天之道放到人之道里边去。如果结合我们的生活,这话有什么用?如果我们把这话放到我们人生中去,你就会发现有大用了,对我们人生指导太大了。
我今天给大家引申的讲一讲,这个“道”是我们世界的规律,我们明白了“道”之后,光心里明白不行,明白的人多了,我讲完了,大家都明白了,要“德畜之”,“道”是你心中明白了;“德”就是你外边怎么做,你的品德如何?“道”是里边的内涵,“德”是外边行为体现的品德,靠德畜养这个“道”,这个“畜”是畜牧的畜,上边是玄字,拧的绳子,下边这个田字是一个被牵着牛鼻子的状态,所以这个“畜”字最初指的是养牛。畜养,不断地养它。
我们心中明白“道”以后,光懂不行,如果德行不去做的话,估计不出一个礼拜,您又回去了、又忘了,欲望很重要,我多赚钱多好啊,欲望很快就冒出来,所以要靠德行来畜养它,来滋养它。“物形之,而器成之”,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德行凭什么去不断地表现?要靠“物”,具体的物质交流中,具体的操作事物中,这个“物”可以指我们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已经落成了具体的事,你要靠这个给它赋予形态,我们光讲“道”是没用的。讲完了你要在工作中去做,比如说每天听完了,《道德经》讲的有意思,原来这么有道理,上班你要体现出《道德经》的状态,对什么事放松一些,努力去做,大家夸您的,忘记它,大家诋毁您的,忘记它,尽量报怨以德,你骂我,实在抱歉,为什么会骂我呢?站在您的角度这么想,我还要对你好,这叫“抱怨以德”,对人好一些。你不断地这么去做,“德”就越来越多,“道”在你心里就越来越坚固,所以这叫“物形之”。
“器成之”什么意思?这个我要跟大家多讲,“物”和“器”这俩字其实很重要,“器”是到了具体的物体上去维护“道”,这话什么意思?我跟大家讲,之前我没讲过这件事,老子在这讲了,我觉得很重要,我们开始做一下,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去谈“道”,空谈是没用的,如果你仅仅空谈,你想去做,其实有时候很难,这个时候要靠“物”和“器”来帮助您,我们现在离开这段经文,我们就来讲这个事,我给大家讲,我们天天谈“道”没用,但是如果你加入一个团体,比如说行善的团体,这是一个义工组织,这个义工组织每周周末去做好事,为养老院老人、福利院儿童、为大家捐款或者是做点服务,去做一些好事,甚至就在街边帮大家维持秩序或者帮大家捡捡公园的垃圾,就这点小事。如果你经常参加这种组织,你会发现你的“道”就特别容易维护住,因为大家在一起,组织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你在里边不断的滋养,就会让“道”常驻心间。
如果离开了这个,天天晚上喝酒,出去聊天谁发财了,您很快就会忘记“道”。所以这种组织,参加这种活动,你的行为非常关键,单个人做有可能未必做的那么好,可是参加到组织里边去,大家一起做,或者是有一个形式大家做,会很好的,这是“物”,这是有具体形态的东西。“器”是什么?比如说书法,我们经常说“术以载道”,我经常说“器”也可以载道,“器”载道很重要,我们经常谈到是空谈的,可是如果你用一些器皿、器物和技术,这个技术其实在老子讲跟“物”差不多,用这些东西来去滋养它,你很容易就能把“道”留住,这些东西是“道”的载体。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大家练书法,书法修身养性,宁静自己,当你写书法的时候,你的欲望会被清干净的,您的心神基本上集中在笔锋之间,中国书法的笔锋跟硬笔书法不一样,因为它是软的一群毛,毛粘上水以后,把毛能给运动起来,让它朝一个方向努力,这是需要一种用“器”的感觉。练书法的试一试,这是一种用“器”的感觉,否则这些毛为什么会聚在一起呢?笔上的毫毛很容易就散开,你需要给它不断地运,把它运转在一起,这是需要凝神的。一般在写书法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个钱我没挣到,太可气了,我本来应该赚到的,再写一笔,您写书法这么写,估计这书法没法写了,写书法时候应该看人家字帖的字多美,笔怎么凝在一起呢?气聚一聚,心神比较集中,这种集中心神的过程,忘记欲望的过程就是一种修炼的过程。
书法、书画、学学古代的画,比如说音乐也是这样,您听听古琴,像古代为什么中国没发展起来那种澎湃的交响乐呢?因为古琴跟人的心神比较接近,你的每一点心神的变化会在古琴里反映出来,所以您弹古琴的时候心里很宁静,考虑到心和琴弦之间的共振,心会越弹越宁静。这种“器”也是载道的,也是把“道”放到上边,让你清空欲望,凝神于一处,这是一种修炼,这种修炼都能让你接近“道”,很多是这样,比如香道、茶道,我很少见到一个人焚香、品茶的时候会想那个500万的彩票没有中,一会儿还要出去买,先闻,一会儿要买彩票。我相信各位不会这样,都在想天地之间真玄妙,人生很美好,心很宁静,他会想一些天地之间、人与自然的事,所以这样的人比较宁静,花道,养花、种花,都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状态。
在一些匠人的手里,比如说雕刻,他雕刻某个东西的时候,真正高明的匠人绝对不会想这个东西雕好了,出去卖,卖500万,少一分钱我不给,一般不会这么想,他都已经全神贯注到艺术作品当中去了,这种状态也是涵养“道”的一种状态,所以“物”和“器”其实都是可以承载道的,我们之前讲“道”都是讲,我希望在听了这段话以后,我们自己也琢磨一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物”和“器”让我们涵养“道”的?如果没有我们是不是可以给自己找一种这样的事,其实我觉得很多人在学了书法以后,性情变化很大,慢慢安静下来了,有的人弹了古琴以后变化很大等等,我们有些这样的东西,古文化里边为什么这些存在下来?包括射箭都有这样的感觉,射箭的过程都是一种凝神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是最好的,如果找不到,我每天就是忙,每天上班、下班,筋疲力尽,您能不能把您的工作变成这种“物”和“器”,把工作有意识地变成一个“道生之,德畜之”的过程,让它在里边畜养“道”和“德”,让工作成为承载“道”和“德”的“物”和“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您的人生会慢慢变化的。
我们之前讲“道”是让你明白道理,道理懂了以后,不见得你就能做到,做到要有技术手段,老子讲的很清楚,“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您要具体落到实处,具体落到器物上,落到工作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里边,这么做了,道德才能真正被畜养开来,所以老子这段话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看着简单,理解天地之道也行,但是放到工作里、放到生活中,您会发现这段话对您有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空谈“道”,我们要把“道”落到具体的工作中和具体的事件上,这样才能真正把“道”体现出来,才能把“德”畜养下去,今天这段话大家慢慢琢磨一下,我相信琢磨透了,对自己会有启发的。
朋友们,今天先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明天见!注:本文章来自“罗大伦频道”,感谢罗博士的细心讲解,这里分享的是文字版,语音版可以关注公众号收听:大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