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 / 故事 / 反垄断的故事 / 大公司垄断的故事
曲创(原创)欢迎关注竞争者的垄断梦
上回说到,互联网平台“杀熟”而不是“欺生”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平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送预测需要更多的样本,样本多少关乎大数据“算法”的准确程度;
其次,平台能够从一个老用户的数据积累中准确获得他的支付意愿,差异化定价有利可图,于是就这么干了。
表明上看来既不符合常理也不道德,“不可思议”的根源在于互联网平台是基于用户的经济模式,而传统行业是基于产品的。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具体的用户个体不可分。
那么,为平台奉献了用户规模和消费信息的用户怎么办?面对大数据的屠刀,只能挨宰?
办法总比问题多,发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们看紧钱包
同样的商品,旧ID比新ID的价格高,也可以看作是新ID比就ID的价格便宜。
同样的行程,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高,也可以认为是新用户的价格更便宜。
估计你已经猜到了,这不已经有了省钱的 办法了么:
把自己伪装成新ID、新用户。
呃,这个意思是我们得经常注册新ID,可是现在平台都猴精猴精的,注册新ID要新手机号,好麻烦啊。
这位同学,恐怕你忘了一句很有道理的名言:
世界的进步是由懒人推动的,也就是由“怕麻烦”推动的。
“方便”是一种重要的服务,需要耗费成本才能提供出来的服务。
“方便”不仅不免费,还可能很贵,这取决于你有多懒。
避免被平台杀熟的办法有很多,叫车显示高峰加价,可能是真的高峰期车少,也可能是平台对你的”杀熟”,不想付高价可以等几分钟再叫,也可以走几步换个出发地点,让平台认不出那个熟悉的你,当然,都有点“麻烦”。
平台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还可以用一半。
订房时在平台上比较不同酒店的位置、房间信息、价格,平台的搜索筛选功能很赞,挑好后打酒店的电话直接订房就行了。
我想想该不该告诉你,我一直都是这么干的,经常发现酒店自己的价格比平台上显示的还要低,楼层啊朝向啊无烟啊这些要求和酒店提基本都可以满足。
这样是多了点麻烦,需要自己查个酒店的电话打过去。
是否值得?还是那句话:
这取决于你有多懒。
互联网平台把多个产品、多个服务的信息集中起来给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很方便,但我们必须明白,”方便“是一种需要成本的服务,收费理所当然。
人丑就要多读书,
人懒就要多花钱。
平台引狼入室
不管是杀熟还是欺生,只要敢对用户进行差异化定价,就表明这平台是有点本事了,也表明这行业能赚不少钱了。
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仅有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潜在竞争者。
敢挥向用户的刀,也引来了更加凶残的竞争者。
互联网平台是基于用户的经济模式,基于用户而不是基于具体产品这一点模糊了传统的行业区别。
互联网平台的”跨界”竞争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用户规模的时候。
携用户,行天下,自带用户规模的平台时刻都在探嗅利润的味道。
“杀熟”是一个好信号,如浓雾中的灯塔一样,给狼性的资本指明了掠食的方向。
一个现在能赚钱的平台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安静本分的赚慢钱,赚的和别人一样多,至少不会引起别人的眼红,可以赚挺长的时间;
第二条是大张旗鼓的赚得比别人多,但很快就会引来对手争抢。
慢享一生,还是暴富一时,这是个重要的二选一。
正所谓:
杀熟一时爽,市场丢得慌。
宰客挣钱多,用户跑得快。
监管机构该做什么?
滴滴的杀熟发生在它和优步中国合并后,事实上只有一家出行平台的时候。
约束一个厂商的行为不至于太离谱的力量有两种:
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
监管机构的职责是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只有一个平台显然不够,通常两个就够,三个更好,不用太多。
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显然会对出行市场的有效竞争产生不利影响,这样的合并需要全面审查评估其反竞争效应,正如当年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收购一样。
遗憾的是,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快2年了,似乎并没有。
我们可以批评互联网平台“不道德”、“唯利是图”、“没有人情味”,但监管机构不好对“大数据杀熟”这一具体行为进行干预。
市场经济下买卖自由,他有要高价的权利,你有不买的权利,从来没有规定一样的东西必须卖同一个价格,况且只是表面上看上去一样的东西。
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让市场上至少存在两个竞争者,让消费者有得选,这是监管机构的职责所在。
只要有竞争,就够了。
剩下的事,交给市场。
曲创(原创) 欢迎关注竞争者的垄断梦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和能让我找到的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