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可以理解为,A上螺帽,B拧螺丝。A与B之间的交接十分清晰明朗。其对应互联网中的瀑布流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产品本身的特性(信息量大、门槛较高),同事之间的交接并不简单。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同职责人员的沟通很频繁。
1. 产品经理与设计师做市场调研、竟品分析等
2. 需求整理
2.1 产品经理整理需求,出需求文档、线框稿、产品原型
2.2 交互设计师出交互图
3. 需求评审:注重需求本身的合理性,是否能够达到产品目标。这个阶段所有人都可以对产品功能设计提出问题。
4. 视觉设计师出视觉稿
5. 需求宣讲:注重后续的工作规划。如:基础服务对接安排,第三方对接安排。
6. 排期
7. 开发(此阶段,会有 测试用例评审)
8. 提测
9. 测试+bug修复
10. 上线
11. 回归测试:对之前已上线的功能,再次做验证。
以上只是粗略的大致流程,还有很多方面、细节未涉及到。如:市场调研团队,大数据团队,基础服务,产品团队、开发团队的内部流程等。具体流程的增减,取决于公司和项目的体量。
为了能够更快节奏的适应市场,有人在瀑布流之上,提出敏捷迭代。在agency类的公司,会存在scrum master类的角色。
对以上流程提出一些更改,如:
1. 开发阶段开始后,产品就需要准备下一个迭代的内容。同理,开发人员提测之后,修bug阶段或上线当天,就会开始下一个迭代的需求宣讲。
2. 重要紧急的bug,停滞当前的开发,hotfix上线。否则,纳入下一个迭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