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苦难有千百万种,任何没这一生中都会经理不同的苦难。有人说,人生下来即使为了体验人间的疾苦,正如婴儿来到这世间发出的第一个声音都是啼哭。但是很难想象人的一生中到底可以经受多少苦难的摧残。有时候会觉得人真是个顽强的生物,再多的苦难也能扛过来;又有时候会觉得人真的很脆弱,一句话就可以讲人置于万丈深渊。
这本书篇幅不长,但很庆幸我没有一个晚上读完。富贵这一生不是清苦,而是经历了太多的生死,可能现实中富贵的经历不会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生上,但每一件都可以让人痛彻心扉。印象做深刻的就是凤霞生孩子,生了一天没出来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事情要发生了,大夫出来问保大保小的时候其实对于富贵和二喜来说已经很难抉择了,最后大夫抱着个儿子出来,作为读者当时也是松了一口气,富贵一家真的太苦了,凤霞真的太苦了。结果还是不出所料,命运没有放过这家人,凤霞大出血死了,同一家医院,同一间屋子,同一件事情,富贵同样的看见躺在房间里的凤霞,犹如十几年前看见同样躺在这间屋子里的有庆一样。压抑,愤怒,抱怨命运的不公。。。我不知道当时富贵的心情,但死寂应该是其中一种吧。
富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也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动荡混乱甚至荒唐的年代,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生产队要大炼钢铁,买来桶之后不知道怎么煮,有庆的一句住的时候应该加些水,队长认为很有道理,就和煮饭一样村里人轮流值班,晚上添柴加水大煮钢铁。终于在家珍生病那天被富贵把桶煮漏而“成功”。在现在看来很可笑,但当时的人对此深信不疑,富贵也因此成了“英雄”。
余华老师写的这本书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围绕一个老者讲述他的一生,叙述也和朴素,但是每个字都震撼心灵,让读者自己去窥探那些生活与他们如此不同的人物的心灵。贯穿小说全书的那头老黄牛,富贵,其实也是富贵对其一生的一个映射,老黄牛耕的地中有家珍和凤霞的,有有庆和二喜的,当然也有老黄牛和苦根的,唯独没有富贵自己的。文中最后描写到,老人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一切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