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由编者整理汇总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7041 篇深度好文:5152字 | 12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主题:高效工作法——如何做计划
视频号
笔记君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想您一定听到过或者见到过。如果把中国的21世纪30年代浓缩成几个词语的话,“绿色经济”一定在里面。
基于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近些年“新能源”“双碳”都成了商界盛极一时的赛道,电动汽车销量屡破新高、各地开设风光发电基地、新能源企业营收和利润翻倍增长……从个人角度说,更有许多人养成了早起收绿色能量、晚上比APP步数的习惯。
这些事情,无一不在昭示着——“双碳”不再是一种追求,它渐渐成为了生活本身。
蚂蚁森林收能量种树、骑单车积攒碳能量、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
近年来,“碳”的话题度不断升高,也不断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和每家企业的经营中。
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并且,围绕着“碳中和”“碳排放管理”等赛道,已有多家创业公司获得大额融资。
“碳”的出位,不仅在人的意料之内,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情理之中。
众所周知,以二氧化碳、甲烷等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幕后元凶”。
一个惊悚却现实的结论是:全球气温每升温一度,高温、洪水、森林大火、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会提升。
套用科幻小说里的蝴蝶效应——当北冰洋的冰山一角因为升温而瓦解跌落,南半球澳洲大陆上的一只树懒就会因肆虐的山火失去家园。
为了不透支未来的地球环境,“减碳”,就成为了近两年的流行词。
一、“减碳”,意味着什么?
1.“减碳”,是一份责任
在2020年9月22日,“减碳”被提上最高日程。
这一天,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注:碳达峰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指“通过多种节能减排手段抵消产生的碳排放”)
“922”成为了一道分界点。关于“碳”这件事,国内从“减碳”这样模糊的口号,变成了“双碳”的清晰目标。
顶层战略的释放,直接影响着产业变化。
就连看似与“双碳”不太相关的公司,比如消费品领域的“元气森林”、2021双十一销售额达10亿的北京高端商场 SKP,也都“偷偷”开始了双碳布局——前者在建造自己的“零碳”工厂,后者找来咨询公司,谋划商场的“碳排放”计算以及减排手段。
处于商业与科技的交叠处,“双碳和ESG”是每个人、每家企业未来20年内无法忽略的命题。
如今的企业界对于ESG这个概念,越来越熟悉了。
例如,阿里于2022年8月29日正式发布《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在报告开篇,阿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ESG意味着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它既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行动框架,也是阿里巴巴走向102年的重要基石。”
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指,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
这与我国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的方向是一致的。
对于企业而言,提升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转型,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管理层的工作。他认为,这份责任是基于一个事实: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的行动对社会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当管理者由于他具备的特殊能力而拥有了职权时,就应该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因此,企业需要把环境保护、减少碳排放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里。把环保写进战略,把减碳融入产品,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企业在当下要做的事。
2.“减碳”,要在系统层面
加速向低碳转型,不仅是时代赋予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寻求长足发展时必须掌握的技能。
双碳目标之于企业而言,是需要不断践行的远期目标。
要达成双碳目标,不仅要覆盖到企业的用耗能等相关度量体系、减排体系,更大层面涉及到企业的管理体系、战略目标制定,甚至于企业自身供应商、客户、投资者都纳入低碳事业规划。
并且,企业应优先考虑是否已经将其作为企业的价值明确导向,是否能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将低碳发展根植于企业核心价值,不仅能够引导企业战略决策,也利于企业寻找自身所具备、能够在低碳发展中彰显优势的独特价值。
某种意义而言,要建立具体详实的减碳路径,需要由低碳核心价值为引,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来构建适用的减碳框架。
从而,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双碳价值系统,将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全都纳入进来。
这样就可以双碳价值系统为基础,辐射影响数字化策略、供应商策略、产品策略等,把企业的低碳价值,与营销活动、公共关系活动紧密联合,令企业优先驶入双碳“超车道”。
3.“减碳”,有益于降本增效
减碳对于企业来说,也非常“有利可图”。
咨询公司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制定了在202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与零废弃物的目标。针对主要的碳排来源,也推出相应举措实现了碳排放量的减少。
例如,2021年第一季度,埃森哲同比减少了52.5%的差旅费,累计减少碳排放量18750公吨;通过LED电灯的置换和智慧电表的应用,同比减少电力消耗13%,累计减少碳排放量263公吨;通过线上支付等方式同比减少打印纸消耗23%,累计减少碳排放量3公吨;埃森哲内部还开展了各类活动提升员工环保意识。
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减少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上述减排举措减少相关支出累计达1400余万元人民币。
将减少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战略性地纳入企业运营管理决策之中,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支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减碳”,企业该如何做?
气候变化带来的资源约束问题越发凸显,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碳排放指标。投资方向和技术创新方向,也将更多聚焦于提升企业自身低碳发展水平。
因此,企业碳排目标的确定与业务发展目标的设定息息相关。
好的低碳战略应当涵盖从定义到执行,再到循环迭代全过程,最终帮助企业推动内部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1.制定碳排放与碳中和目标
制定目标的前提是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继而设定组织及运营边界,明确企业碳排合并原则,构筑碳排清单边界。
① 设定组织边界
只有在同一组织的所有层级都遵循同一合并规则的情况下,碳排数据的合并结果才能得出一致数据。
因此,企业需先设定组织边界,根据股权比例法或财务/运营控制权法核算碳排放量。
② 设定运营边界
运营边界需在企业一级确定,然后在各运营层级按选定的运营边界进行统一,用于识别和区分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
组织与运营边界共同构成了一家企业的排放清单边界。
③ 制定碳排放度量体系
企业在确定排放清单边界后,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计算碳排放量:识别碳排放源、选择计算方法、收集活动数据和选择排放因子、应用计算工具将不同温室气体进行折算、将碳排数据汇总到企业一级。
同时可参考国内外同类型领先企业碳排情况,进行对标分析。
在完成了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基于自身发展目标与碳排现状,确立碳排放和碳中和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企业通过分析各个业务部门的风险与机遇设定不同的目标,并且在制定和实施低碳战略的过程中,根据已取得的成效修订碳排放目标。
2.确立碳减排的途径
目标确立后,如何按照既定方针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是企业接下去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常来说,从排放来源、技术手段、管理提升等角度着手,企业可采取的碳减排举措主要有战略转型减排、用能结构减排、建筑减排、技术减排、管理减排、市场减排这6种途径。
但是,具体使用哪些举措,这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类型、业务类型和组织类型,来多措并举组合使用。
比如,比亚迪的“零碳园区”总部,园区内新能源车使用率达到100%,生产全部使用自身研发制造的纯电动叉车、堆垛车、托盘车、重卡、清洁车。
在清洁能源方面,公共照明更换为太阳能路灯,可利用屋面全面铺设太阳能板,年光伏发电量超过4000万度。自建光储一体化储能系统,有效保障生产用电。
同时,比亚迪还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节能技改当中,通过实时监控、运算、处理,调整设备运行参数,避免掉了设备的无效运行功耗。
作为颇具规模的制造业企业,比亚迪主要是在战略转型、用能结构、建筑、技术等方面做好减碳,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或者其他行业。
符合实际的,才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减碳”,需要长期主义
碳目标之于企业来说往往是一个远期目标,如何确保在企业负责人变更的情况下坚持长期目标的实现?
咨询公司埃森哲认为,长效的管控模式将发挥关键作用,将碳目标融入企业发展目标也是必然举措。
为保证低碳战略的顺利执行,企业不仅需要完善相关度量体系、管理体系与减排能力的建设,还需要包括管理层、各部门员工在内的各方积极参与,并根据举措实施的具体成效对度量体系与减排目标进行循环滚动地迭代优化。
例如,燕窝行业头部企业燕之屋,通过优化产品原材料和生产过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目前,燕之屋燕窝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3.6万平方米,可实现从生产、研发、加工、设计、包装、服务的全覆盖,同时将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今年6月,燕之屋荣获“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与“温室气体核查认证证书”,在燕窝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示范的带头作用。
不仅是在生产领域,如果企业能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之中,那么产品本身也会成为企业致力于环保的名片。
同样是燕之屋的例子。
10月12日,在上海举办的“窝”爱地球——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新品发布会上,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易表示:“……燕之屋,作为燕窝行业头部企业响应碳中和行动的举措,更是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
本次发布会推出的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正是围绕“常温照样鲜 环保更省钱”的产品理念,并紧密结合发布会的核心——“窝”爱地球,全新赋能“地球不碳气,环保鲜出力”的概念,启发燕窝行业的环保制造,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环保的滋养选择和体验。
对于消费品来说,运用简洁、轻便的包装设计,不仅是对环保理念、绿色发展的身体力行,更能减少原材料损耗,降低成本——“为地球减了碳,为企业省了钱”。
该品不仅优化升级使用可自然降解的甘蔗渣环保内托,也大幅度缩小产品包装体积,大大节约包材用料和运输途中的能源损耗。
发布会现场,华测检测华东区总经理赵琨莹为在场嘉宾公布碳排放测定数据,以燕之屋115℃鲜 鲜炖燕窝(环保款)45g×7为例,相较于冷藏配送款,该规格产品可减少54.11%的碳排放,即每1000盒的碳减排量约等于种166棵树一年产生的碳汇量。
此外,本次新品包装由法国法尚设计中国区总经理马修·罗赛特·施耐德亲自操刀设计,整体设计采用极简风,以自然的纹理表现出“环保”的核心理念,同时在颜色上选取更天然的轻色,能够在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原生态、可持续的感受。
不仅于此,与会人员与燕之屋一起,启动了三大行业标准的制订:《燕窝制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燕窝制品》《燕窝制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将长期主义真正作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基础。
结语
双碳目标的达成,是一场系统性的、覆盖广泛的、内涵深远的社会经济变革。
对各行各业来说,是生产与运营的革新。对消费者而言,亦是过往生活习惯与方式的大幅度转变。
同时,我们要明确的是,企业的低碳转型并非仅仅为应对政策要求,也不是浮于表面的点状举措,这更是企业秉持长期主义,重新审视并优化自身的整体变革之旅。
参考资料:
1.《卷首语|36氪 CEO 冯大刚:36氪为什么要做36碳?》,36碳;
2.《“碳”路未来:企业如何正确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埃森哲中国;
3.《超策洞察|低碳时代:企业如何出发绿色转型?》,超策品牌咨询;
4.《比亚迪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新能源车使用率100%》,IT之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