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极简主义进入我的视线是从日本的一篇博文开始,它是从生活的化繁为简,自然降低对物质的追求,不盲从潮流;从而达到对心灵的一种自由。
事实上,在日本社会已经佔据相当庞大的追求极简主义的阵营,并且逐渐风靡欧美。
于是我们有趣的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科技文明领先的国家,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淡化转而渴望心灵的成长;而且越懂得极简的人越是返璞归真,成长的也更快。
02
扎克伯格的衣柜里挂满同一个颜色的同一款T恤衫,就从这不难看出,他们夫妇都是崇尚极简生活的人,他不愿意浪费时间在穿着这样的小事上,而把精力尽可能地放到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上。他认为没必要把精力去分散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一个人精力有限,一定要意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然后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多花时间去付出你的专注和努力。
乔布斯也是极简主义的践行者,从他设计的产品不难看出,iPhone在科技与实践性并重的前提下,外型尽可能简单,从iPhone 7往后甚至容不下多一个耳机插孔。据说,他在研发之前都要打坐静心,直抵心灵,问自己什么是最主要的,然后摒弃一切繁复多余的。极简才符合他的审美,他更为关心的是自身对时代进步的贡献和价值。
03
生活的烦恼和负累从来都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永远无法满足的物欲造成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物质极为发达的当今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恐惧症,大家把精力都放在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等琐事上。
在各种媒体的主流营销模式下,女人更是成了买买买的代名词,视花钱如上战场,更有了血拚、躲手等新词亮相,一个不会花钱的女人更是遭人诟病。
我自己也曾号称时尚的先锋,行走的潮流。在无止境的物欲下,体验者消费的快感,有时真觉得买比穿还要令人快乐,以至于衣柜里躺着一堆根本不曾上身的新衣服。
04
但是近两年开始,我突然发现再不能用以前的模式来取悦自己了,没有比面对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衣服而不知道穿什么更令人心烦的了。
我开始渴望简单,每季都清理出去几大包衣物,把他们或捐或送给需要的人。
渐渐的自己感觉轻盈了,我戴不了任何的首饰了,无论以任何形式的饰物到身上,都觉得负担,觉得被捆着、被勒着各种不舒服。我知道其实那是心里的抗拒。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也定时进行大清理。比如缩减各种圈子、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取消没用的银行卡、邮箱、各种账号;拒接陌生电话,屏蔽无意义的消耗。
这些都是手段,其实是想通过减少生活中无意义的事情,不让它牵扯精力,而腾出更多的精力来给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要首先明白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这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生活中自己的改变,我发现我越是对自己内心的需求专注,越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满足心灵的事情上,从中获得快乐,越是对琐事带来的烦恼不能容忍。
我会时常放空自己,已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量,有时真会清楚地感到此时比之前人生的任何一个时间段成长的更快。
我不能说我的生活已处处奉行极简主义,但我正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并且时时感受到简单带给我内心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