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做了一道叫做水煮心脏的菜,很痛,很爽,但贱贱地仍想吃。”在一场直播分享中,关于艺术萨吉如此形容。萨吉是《中国梦之声》第二季中最让人难忘的学员之一。她改编演绎一首《飞鸟》技惊四座,独立电子的风格在选秀造星的流行舞台上既超脱前卫,也让人看到一位歌手对于音乐艺术最不俗的理解。“无所在”是萨吉的乐队,或许比起选秀舞台这支乐队才更是她音乐上的重心。融合迷幻摇滚、独立电子和爵士乐等等曲风的无所在,器乐空旷,人声失真,难以让人归类它真正的风格和魅力。正文来自微博平台@尚课无忧在无所在的EP《醉岛》发行前与萨吉的分享回顾。独立前卫之声让人惊奇,尚在起飞中的萨吉和无所在也有更多微小而让人着迷的地方。
【经历:意大利最挫折的时光里】
萨吉的母亲是教音乐的,小时候我们听音乐,听的大多是歌词,然后对照自己的故事YY。那时候的萨吉会喜欢听旋律,除了旋律还会仔细地听它背后的编曲。喜欢音乐的基因似乎在三岁前就敲定了。但到了18岁时,她忽然觉得做个女建筑师是很酷的事,18岁就一个人跑到了米兰理工大学学建筑学。和大多人一样,我们在18岁时往往很难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而做了选择后,却很难去颠覆自己的选择。18岁是人最叛逆的时期,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挫败。讲起来可能还蛮好笑的,在欧洲的时候,她护照签证居然都丢了,差点成为黑户,钱也都被偷光,然后在街头露宿了几晚。她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抑郁症,暴饮暴食日夜颠倒,还很可笑地跳过火车。当她现在再说起这段经历时,她会说好像做了一道叫做水煮心脏的菜,很痛,很爽,但贱贱地仍然想吃。我们在这一段青春期,往往会更敏感,而我们的情绪也会被放大化。这样抑郁,有时候并不是一定是一件坏的事,比如它让她进入了最快建立自我的时期。让她喜欢艺术的细胞开始蠢蠢欲动,想要从身体内迸发出一些能量来。
【找到自我:掉进音乐的世界里】
有一天,她坐在鸽子横冲直撞的喷泉广场上,突然想,如果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开心。然后她就想明白一个问题:不要愁眉苦脸的一辈子去做一件大众意义上所谓的好,应该开开心心一辈子去做一件我喜欢而管别人怎样的事。她觉得自己始终是幸运的,无论是多晚认识到自我,但认识到了,就不枉此生。后来,她毅然决然离开了意大利,跑去美国MI学音乐了。MI是学习流行音乐的殿堂,出了不少歌手,比如蔡健雅、周笔畅、南拳妈妈的某位成员、容祖儿等等。在MI,可以系统地接触流行音乐的各种唱法,唱流行、唱爵士、唱美声等。在这里,也让她的音乐梦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而且,慢慢地她会发现以往的经历都在帮助她创作,比如建筑,它就像是流动的音乐,它会教会你如何扎实地堆砌。在美国,她认识了很多音乐上的前辈。音乐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让她能够驾驭很多不同的风格。本身不太善于表达的她,会更喜欢用音乐去表达一切,唱完一首好歌,就会有跑完8000米的淋漓尽致的感觉。
【出专辑:坚持自我】
和艺术沾边的人,或多或少会有坚持自我的一面。当然,萨吉其实并不出名,可能在她分享之前,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她是谁。只是会听说,她参加了《中国梦之声》。然后我们翻看一下关于她的评价,有些人说她很有才华,有些人说她唱得太小众,有些人则说她这样玩电音的国外也大有人在,并不特别,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心态。她说,她曾经参加过一些选秀比赛。选秀平台可以在短期内帮你迅速吸引人气。但电视媒体毕竟不比网络,有很多来自各方面的限制,很难真实完全地表达自己。而她现在愿意做的,就是更多地沉淀自己,把中心放在创作上,比赛总是浮躁的。一个有才华的人,会在坚持自我的过程中慢慢被大家所认识,她还需要更优秀,优秀到不会被任何黑幕左右,可以踏踏实实地去探索无边的音乐世界。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看似小众,不被市场所看好的独立音乐人也开始得到了关注,比如陈粒这样的。观众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版权市场也在慢慢完善,很多网络平台都开始为版权付费,虽说收益一般,但是个好的开头。
《醉岛》这张EP已全面发布,第二张也在筹备中,今年年底也会争取发布,同时她还有一个个人计划,会带来和乐队风格截然不同的的作品,完成一张个人专辑,这张可能明年年初会启动。你如果看到了这张专辑,你会发现,它还是很自我。不论是从专辑的平面设计还是音乐风格,都不是市场的主流。她觉得当下当时,从她体内窜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自我。但在艺术的领域里,可能只有这么坚持自我的人或者说专注的人,才能将好的作品真正的带到这个世界。而在我们听到一首歌之前,她所经历的孤独和漫长的迷惘,都是无法体会的。
文/尚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