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不要告诉#
解说是指事实 —— 有关背景、人物经历和人物塑造的信息,观众需要了解这些信息,才能理解故事的事件。
解说的技巧在于无形。
展示出诚实自然的场景,其中的人物以诚实而自然的方式动作言谈······间接将必要的事实传递给观众。将解说戏剧化。
戏剧化解说能达到两个目的:其主要目的是推进直接冲突;次要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急于求成的新手会颠倒这一顺序 —— 389 (内有举例,我脑子里跳出了黄渤的形象)
可以尝试把 解说转化为弹药,他们把对对方对了解作为弹药来进行斗争。这一动作过程中观众间接得到信息。
自信的作家总是一点一滴地将解说内容融汇于整个故事,他们遵循着以下两个原则:切勿将观众通过常理便能轻易推断出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在故事之中;切勿向观众传递解说信息,除非缺失的事实会引起迷惑。你并不是靠给予信息来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除了那些为了便于观众理解而绝对必须的信息。
把握解说进度,将事实按从轻到重顺序先后出现。最总要的事实放在最后。最重要的解说信息是什么呢?秘密。人物最不想让人知道的那些痛苦的真相。
在最真诚有力的时刻,两难之选中。在故事线索的终点(压力最大的时候)。披露最重要的信息 —— 将最好的留到最后
过早披露太多信息,观众会在高潮来到之前就看到高潮的到来。
只披露观众绝对必需而且想要知道的解说信息,切勿多言。
另一面,故事的讲述由作家控制,如果在某一点,一个解说信息必须让观众知道,否则观众无法跟上故事节奏。那么就要通过撩起观众的好奇心来创造一种想要知道的欲望。
只要有了对信息的渴望,即使是一整套最复杂的戏剧化事实也会平滑无碍地潜入观众的头脑。
处理传记性解说的一个方法是,从主人公的童年开始故事的讲述,然后逐渐进入他人生的各个时期。
然而这种设计的故事将不会有脊椎。
若要讲述一个纵贯终生的故事,就必须创造出一个具有巨大能量和持久力的故事脊椎。
但是有什么深沉的欲望,在童年时代的一个激励事件引发后,可以不可遏制地持续几十年?这也是大多数故事讲述都力图追循主人公几个月、几个星期甚至几个小时的故事脊椎。 —— 393
贯穿终生的故事脊椎比较罕见。
亚里士多德的忠告,从“事情的中间”开始讲述故事。在确定主人公生活中高潮事件的日期后,我们便贴近这个时间开始我们的故事。这种设计压缩了故事讲述的期限,延迟了激励事件发生前人物的生活。将最大限度的价值构筑进他的人生。
当他的生活失衡时,便会面临风险,故事便会充满冲突。
如,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酒鬼的故事。他除了生命之外价值甚微甚至毫无价值的生活,确实惨。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压上的赌注,作家只好描画一幅关于苦难的静态肖像。
所以,我们宁愿讲这样的故事,关于有所失之人的故事 —— 他可能失去家庭、事业、理想、机会、名誉、现实希望和梦想。当生活失衡,人物便处于危险,并力求恢复生活平衡。在斗争中他们便会有失去的风险。将来之不易的价值作为赌注迎战对抗力量。他们的战斗便能产生冲突。
当故事充满冲突,人物便需要他们所能得到的一切弹药。于是作者能轻易的将解说戏剧化,事实会自然地难以觉察的流入动作。
但是,如果故事缺少冲突。呵呵呵...... —— 395(例子)
如果你能彻底地使解说戏剧化,而且不让观众察觉这是解说,如果你能够控制它的暴露,只有当观众需要知道而且想要知道的时候才酌量透露,并把最好的东西留到最后,那么你就开始掌握这门手艺了。
使用幕后故事#
我们只能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转换场景,要么通过动作要么通过揭示。舍此别无他法。 —— 397
强有力的揭示是来自幕后故事 —— 人物以前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者可以在危机时刻来披露这些事件,以此创造转折点。
除个别特例外,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将动作和揭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揭示还会产生更强有力的冲击,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保留到重大转折点:幕高潮。
闪回#
闪回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的解说。用好即好,用坏即坏。
首先,将闪回戏剧化。
不如在故事中插入一个微型剧,其中有它自己的激励事件、进展过程和转折点。 —— 398 (内有举例)
第二,不要采用闪回,除非你已经在观众中创造出想要知道的需要和欲望。
剧本并不是小说。小说家可以直接进入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我们不能,会过于牵强。因此,小说家能够恣意使用自由联想这一奢侈手法。
梦境序列#
梦境序列是穿着舞裙的解说。“弗洛伊德的陈词滥调”。
英格玛·伯格曼在《野草莓》开篇的梦境序列只是极少数有效使用梦境的实例之一。
蒙太奇#
一系列快速剪接的形象,可以从根本上浓缩或扩展时间,而且常常采用光学效果,如划、圈、分画面、渐隐或其他多画面手法。除个别特例外,蒙太奇只不过是一种懒惰的企图,尽量避免采用。
画外音解说#
少即是多:技巧越少,效果越强烈。
如果删除不影响故事,就删了。
一种情况下可以保留:尽管删除后故事还能自圆其说,讲的很好,还要用画外音的唯一合理原因就是可以将它用作对照或衬托。
衬托性解说是伍迪·艾伦的拿手好戏。为影片增添非解说性对照的画外音确实可以做到使影片赏心悦目。 —— 401
简短的告诉性解说,尤其在开篇或幕过度时,偶尔为之,观众不会有被冒犯之感。通篇采用是大忌。
“展示,不要告诉”是要求我们注重艺术,遵从原理,告诫我们不要偷懒取巧,而应该设定创作限制,从发发挥想象力。如果贪图舒适,便会掏空我们的创造力,泯灭观众的好奇心,摧毁故事的叙述动力。
同时也是对观众的智慧和感受能力的尊重。
“若要研究解说的精巧设计,建议仔细分析以下《肯尼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