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个朋友很气愤的对我说:“我骑自行车上班有错吗?”
“有错?你想多了吧?”看着我一脸蒙圈的表情,他开始跟我吐槽。
原来,单位公车改革后,把原本给他们这些领导们服务的车辆都取消了。大家上班开始各显其能。大部分人开私家车,有的人搭通勤车,离家比较近的就走路。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不选择骑自行车和坐公交。
究其原因,还是觉得没面子。朋友家离单位不远不近,开车太堵,公交又不方便,于是他就搬出了自家尘封已久的自行车,开始骑车上班。
没想到的是,自从他开始骑车上班,单位里的人看他的眼神就有点不一样了。
有的问:是不是家里没车?该买就买一辆吧,还是开车方便。
有的说:你家附近不是有某单位的通勤车吗?你找人给说一下,不比骑车方便吗?
还有更过分的:哎呀,你真是廉洁朴素的好干部啊……
朋友气呼呼的问我:我不就是骑个自行车吗?有这么大惊小怪吗?
我苦笑,其实让人匪夷所思的岂止这一件事?
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人早就被打上了各种标签。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吃喝用住,每个人都必须符合某种约定俗成的标准。
比如,如果你是个机关人员,那么你的衣服鞋子必须是某些知名品牌的,手表也必须是某个价格区间的,甚至背包几乎清一色都是某V的。有次,我开会时,在一个会场里至少看到三个女干部带着一模一样的某格丽手镯。
车辆更是雷同。走进任何一家单位停车场,你都会觉得走进了某4S店的销售中心,要么是本田专场要么是大众专场。好多朋友都遇到过找错车的笑话,不是他们粗心,而是一样的车太多。
难道是大家都心有灵犀?非也。越是在这种小地方,大家不仅不会心有灵犀,反而用大量时间来勾心斗角。
同时,也正是这种勾心斗角,让谁都不敢标新立异,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大家嘲笑和打击的对象。
在单位里,互相推诿,无限拖延工作的人不会有什么后果,但那些立竿见影高效率的人反而被人诟病。晚来早走、拈轻怕重的人从不担心领导批评,早来晚走、兢兢业业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赞誉。
大家你扯住我的腿,我抓住你的肩,你顶住我的头,我扼住你的喉,谁也别想比别人更快,当然也不会落于人后。
朋友当初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主要为独子的无奈和父母的牵挂。面对封闭社会的错综复杂,他父母总劝他时间长了自会习惯。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超稳定的单位里艰难度日,他虽然貌似安逸舒适,偶尔志得意满,但我们都能看出他内心满是纠结。
像他这样的人在我身边不止一个,当初以为失去的不过是自由,但走的时间久了,才知道失去的不仅是自由,还有激情,还有眼界,还有应对未知世界的能力。
拍拍他的肩,我安慰他:骑自己的车,让他们说去吧。
朋友苦笑两声:我决定了,明天开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