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听了那么多线上付费的课程,但似乎收效甚微;同样都是学习大咖导师的课,别人总能够收获满满,但自己却似乎什么都没学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这样一本书,它却说出了这样的真相:“当我们没有完全掌握某种信息时,当我们没有将其完全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时,我们记住的只是听上去很陌生、不会引发联想的陈述而已,我们很容易将其忘记。相反,当我们将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时,我们会感觉这种知识对你个人更加重要,这也有助于记忆。”
这正是来自深耕脑科学和学习法领域十余年的心理学硕士彼得•霍林斯所著的《学习的经营法》。在这本书里,作者针对自学路上常见的困难提出了一套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它能够极大地缩短知识吸收、理解、内化,以及活用的冗长过程,帮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复杂的技能。
那么,要想将学习从被动的吸收转化成让学习者终生掌握知识技能,我们该如何做呢?
01 把接收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
古语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脑的记忆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及时地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大脑就很容易忘记。
心理学硕士彼得•霍林斯告诉我们,做笔记是促进你学习和理解的最佳武器。要想把接收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最关键的是要在笔记中加入一些结构和预见。
对此,书中提到了一种“彼得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在这个方法里,最核心的点就是要标注所学内容的关键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去提取重要信息,让吸收的知识为你所用。
只不过这种方法会比较复杂,从一开始要详细地记录笔记,接着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信息,说清含义,记下问题,然后将这段具体信息与整节课相联系,最后回答余下的问题,以及再次总结每一页或每一节的内容。
这就像是在创建我们感知和理解这种信息的永久头脑蓝图,以便使我们形成更好、更深刻的完整知识体系。这也正是记忆信息的最佳途径。
当然,考虑到彼得方法比较耗时,作者还推荐了其他的方法,比如结构化分析法,涂鸦效应等。其中,结构化分析法相对于我们来说,会更常用些。
它就是要求我们把笔记写成两列,左边一列是包含了正常记录的笔记,右边一列是备注列,用于记录对于笔记列的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加深你理解所学内容。
总之,不管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再像学生时代那样去记录笔记,而是要将吸收的知识及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以便加深大脑记忆。
02 将新事物与熟悉事物相结合
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如果没有熟悉的事物作引导,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放弃学习新事物。
对此,作者告诉我们,要想将新事物与熟悉事物相结合,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利用类比思维。
试想一下,当我们想要向客户介绍某一项新业务时,为了方便客户理解,我们是不是很自然而然地进行类比呢?
印地安纳大学教授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等神经科学家曾一致认为:“类比是一切人类思想的基础。”类比可以使我们理解类别,而类别是我们分辨信息和概念的工具。通过分辨相似性,我们可以分辨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不同方式为事物分类。
比如,我们在区分一些动物时,先会用类比的方式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不同的特征区分出来。
这其实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将新事物和熟悉事物相结合的方式。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另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创建具体实例,以处理抽象概念。
比如,樊登老师在讲书时,经常会结合现实中的例子,来解析书籍中出现的一些抽象概念。经过他的巧妙讲解,也加深了我们对一些概念的印象。
由此可见,这种将新事物和熟悉事物相结合的方法,实则也就是转化为有利于我们理解的语言。
03 自我测试和检索实践
古语常说:“知行合一”。我们所学的知识,如果不能去实践,那么这些知识终将也就只是知识,并不会内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正如书中所说:“这种学习得到的知识无法被我们长期记忆,因为虽然得到了知识,但是我们并没有进行太多运用。为取得最佳效果,我们需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行为。”
要想让知识为我们所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去检索实践。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就是对抽认卡片进行拓展,使之更具交互性。
简单来说,就是抽出其中一个写着问题的卡片,然后进行答案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当你在工作中或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你可以在抽认卡片正面写上概念,背面写上定义。完成这项任务后,再做一组指导卡片,以便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创造性情境或现实情境中。
打个比方,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对抽认卡片进行拓展,如“用仅仅一句话表述这个概念”“设计电影或小说情节,以展示这个概念”“用这个概念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件”等等。
这其实就像是卡片笔记法里面提到的,把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这样做的意义就是强迫自己搜寻记忆,展示信息,然后将其放回记忆库中。
04 吸收需要空间
书中指出:”填鸭式的学习,或是临时抱佛脚的学习都是无效的。要想真正有效地学习和吸收信息,我们需要以缓慢而稳定的节奏将其提供给大脑,使其消化。”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间隔式复习的策略来进行吸收知识。
那么,什么是间隔式复习呢?作者彼得•霍林斯告诉我们,所谓间隔重复就是分散练习。为了更好地记忆信息,可以将重复和接触信息的机会分散在尽量长的时间段里。
比如,你今天早上学习了一门知识,记录了一页笔记。那么,等到了晚上,你就要对这个笔记的内容进行回顾,尽可能地去回想所学的内容。接着,到了第二天,你又可以利用早上的时间,去回顾笔记里的内容,然后晚上又进行再一次的回顾。
诸如这样的方式,不断地间隔重复去复习所学知识,有助于加深你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前提是你要主动回忆,而不是被动回顾笔记。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学习的强度、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以实现有效学习,避免大脑过度劳累。
写在文末
埃隆•马斯克曾和清华院长对话时提到:“自学远比上课高效。”
如果你也想掌握自主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建议你可以认真地阅读这本由脑科学家彼得•霍林斯所写的《学习的经营法》,相信你会从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