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章 学习理论与教学导论》P9
(一)学习的定义
虽然本书讨论的学习理论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理论在学习上确实有一些基本的确定性的假设。首先,它们都指出学习是人类行为表现 performance,又译表现)或行为表现潜能的持久改变。这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执行一些在学习发生之前不能执行的行动而且不管它们实际上是否有展示新习得行为表现的机会,这一点都是正确的。但典型的是,教师、教员或研究者所知道的学习已发生的唯一方式是,要求学习者以某种方式展示他们已习得的内容,寻找学习的良好指标对建构理论和设计教学都很重要。
其次,要被视为是学习,表现或表现潜能的变化必须是因学习者的经验及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这一陈述有几层含义。一些行为变化,如习得精细的动作控制,可以归因于成熟因而不被看作是习得的。其他行为变化,如饥饿时寻找食物或喝醉时变得喋喋不休,显然可根据暂时的状态加以解释。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学习要求经验,但何种经验是重要的,这些经验如何导致学习,是每一个学习理论的核心。
(二)学习理论的定义
这样看来,学习理论就由一套构念组成,这些构念将观察到的行为表现上的变化与被认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联系了起来。构念( constructs)指理论家造出的用来识别心理学变量的概念。例如,记忆就是学习的认知观中暗含的一个构念。换言之,我们看到人们能够不断地展示出同样的行为表现,就推测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记住了的缘故。我们创造了“记忆”这一概念来解释这一结果。
要建立一个学习理论,需要界定三个基本成分
结果:这些行为表现上的哪些变化能被该理论解释?
手段: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什么(包括这些过程所作用的任何假设结构)?
输入:是什么引发了这些过程?构成学习基础的资源与经验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确定这些答案的方式,刻画了有关学习的各种观点及已出现的具体理论。
「I,重述知识」1)什么是学习?并举正反例子说明,每个例子结合概念进行解释。2)什么是学习理论?写出你所知道的学习理论,比如记忆、动机、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建构主义等等,不需要很多,重点关注你曾经使用有效的、对你有影响的。
I:我们什么时候会有“哦,我又学习到一招”这样的感受?学习是一个动词,“学”+“习”组成。学意味着接触新的行为方式,习意味着可以根据这种行为方式在后续每次遇到一种情况时都可以用它来解决,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并且,学习这个动作必须要有一个外力触发,外力可能来自于制度要求,可能是源自自身成长诉求。
所以基于此,我们判断:
小孩子从爬到站起来走路,不算学习,因为这是人类成熟的自然过程,没有外部的驱使;“邯郸学步”虽然结果不好,但他的过程是学习,因为他想和别人一样走路好看,模仿别人,改变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
阳光照到眼睛会闭眼这个不是学习,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但了解什么时候出太阳,有太阳可以带太阳眼镜挡住阳光直射就是学习,因为面对同一个情况的时候我们的动作发生了变化。
拆书是学习,因为是拆书家带来学习者的新知,引导大家在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做出行为的改变;附会旧知不是学习,因为更关注已知的经验,没有新的输入。
学习理论,我的理解是引发行为改变的一套经过验证的经验方法。就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做实验一样,首先我们需要做实验所需的工具或材料,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操作,最后实现所要达成的效果。学习理论也是一样,它包含三方面:第一个是促使要去学习的条件或者是诱因,第二个是具体的动作过程,第三个是结果——实现了持久的行为改变(也就是学习)。
我所知道的是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原本狗的唾液分泌是由食物直接引起的,条件反射理论引入了一个不相关的变量,让狗每次看到食物的时候也同样看到这个变量,持续的保持这样的关联,最终让狗改变了认知——看到这个变量就以为有食物,有唾液分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