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创业,带来的4大红利

知识付费的崛起,有四大红利,分别是:需求、供给、技术与产品端、流量端。逐个分析。

1.需求红利

需求红利是非常关键的红利。2008年时我是一家图书发行上市公司战投负责人,要回答新华书店如何盈利等各种问题,从那时起开始关注中国的出版业。

那时候做书很困难,纸质书将死,当当如日中天,但是为什么近年出版还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呢?我们发现这是需求驱动力的结果。

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人均GDP至3000美金时,文化消费就开始启动,2008年会进入爆发。因此,我们投了立体童书老大乐乐趣。

这家公司前七年处于微利状态,到了第八年,收入利润开始翻番增长。这个团队很能干,很早就把版权、渠道等做得非常到位。

从微利到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就是需求增长了。这就是需求带来的红利。

此外,经济放缓带来了心态焦虑。根据康波理论,人类社会每五六十年就有一个周期——萧条期、增长期、繁荣期、衰退期。

但是在这个阶段里,有两样需求会崛起:

第一,娱乐的需求,人需要通过娱乐来忘记生活的痛苦;第二,上进的需求,人会想不断地充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这是两个一正一反的需求。

2.供给红利

过去这些年,大量的传媒、出版、教育领域的精英从传统机构析出,它们借助新媒体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构成供给红利。

3. 技术与产品红利

音频的广泛使用,是知识服务崛起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什么是音频?有两点原因——

第一,音频降低了知识的入门门槛。 人类在原始时期就会听了,听是非常自然的;音频的出现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比如当年网易课堂火不起来,一变成音频,就火了。 也有人说,“音频是声音版的电子书”,这说明音频在传递知识上,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音频介质的广泛使用,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红利。

第二,音频产品的创新。 现在有很多音频的录播课,如拆书、讲书。

2008年,我曾经接待过一家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有两块业务:一是教材教辅,批发教材给学校;二是社会零售,把书卖给一般消费者。

2008年,也就是十年前,只有两个省的新华书店社会零售占比过半,这意味着,除了学生上课,中国人大多数是不看书的。

后来大家有钱了,想看书了,但是大家发现自己并不会看书。

另外,打开纸质书读时,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也许你鼓起勇气,看到四分之一时也会看不下去。

当大部分人不会读书时,如果这本书不需要你一页页掀开,你甚至可以在开车、跑步的时候花50分钟听别人跟你讲一遍,而且别人讲得比你自己看得还好。这就是一个产品技术红利。

4.流量红利

大家都知道公众号的红利巨大,有很多项目就是从公众号起家的,例如得到、十点读书、有书、凯叔讲故事等。

还有微信社群红利,主要依靠朋友圈获取红利。比如薄荷阅读、轻课,它们做的是成人英语,把微信社群流量玩到了极致,获得高速增长。

而线下社群红利,做得比较早的是樊登读书。读书是很难坚持的,如何坚持?

第一,要有人带你,没有人带你,你遇到挫折时就没有人指导和陪伴;第二,有人陪你,就让反人性的事情变得可以持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