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刷老剧老电影,有的刷了好多遍,比如《琅琊榜》平均一年1.5遍。前两天看完了《闯关东》,也想起了《大染坊》。
一个小乞丐衣衫褴褛,在冬季行走在大街上,双手揣进袖筒,听着商贩的叫卖,看着包子笼屉里冒出出的腾腾热气,只能是生咽口水。小年这天没有要到吃得,他进了饭馆的后厨,锁子叔偷把饭馆的半碗剩菜剩汤给他喝,临了还给他半拉饼。怕睡着冻死的小乞丐六子生生在街上蹦了一晚,唱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假装晕倒在了一染坊门口。
陈六子的命运也从他醒来跪拜染坊掌柜为爹的那一刻发生改变。一个小孩子通过“巧言令色”骗得他又奸又坏的师父手艺。在十五岁的时候,他辞掉师父成为了染坊掌柜的。那一年,他十五岁。干爹感叹“他今年才十五岁!”
后来陈六子去了青岛和留洋(德)一少爷家居合伙开染坊,既与当地的大商户斗智斗勇,又让日本商人藤井吃了亏。后来去到济南发展,经商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最终是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人攻入北京,闯入济南,韩复渠逃跑,济南沦陷,而一代实业家陈寿亭也因为这个消息口吐鲜血而死。
主人公陈寿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开始的乞讨小孩儿到15岁成为染坊掌柜的,经过摸爬滚打二三十年,成为有名的事业家。而这些只是他身份的变化。
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小时候便知道讨好师傅偷学得技术;长大了,无论是和竞争对手,合作伙伴,都不曾失败过。更难得的是身为一个掌柜的,能舍身处地的为工人着想:多发薪资,让他们吃好的,穿好的。一方面工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另一方面他这一举动也让他的这些工人们很是服帖,陈寿亭走哪儿,他们便去哪儿,这算是领导者的智慧。
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大概是小时候乞讨,知道穷日子是怎样的,所以他日常生活十分的节俭。他照顾小茶摊的生意,帮过新开张张的人力车夫,借钱给落难丢包的大学生银元。
他也是一个脾气急说话直又十分风趣幽默的人。留过洋的卢家驹说他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赵老三说几天不见就十分想他。连竞争对手大洋马也当面评价他,说跟他聊天是一个可以学东西的人。
最主要的是他是一个爱国中国人。三番两次的坑商人藤井只是因为他是日本人;他帮八路军染“八路灰”;他气愤地唉叹“这是什么军队,这又是什么国家?”
当然,这些所出现的人设都是编剧作家定好的。(其实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不过增加了一些传奇色彩。)
说归说,哪怕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我们也从里面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比如“这事儿啊,怕没用,得想办法对付。”怕和躲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问题出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分析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再比如“国家太弱,个人太强就容易吃亏。”一个国家的强盛,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引以为豪的事情。感谢我生在了这个和平年代,生在了繁荣富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