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调考试以来,状态似乎就偏离了方向,我玩的学生似乎都out of the road。我们都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的耳朵与眼睛以及思维都不在正路上运行。课不知道如何去上,零零散散的课程,给予了太多的期望,却被打碎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作业的慵懒,就连最后周测居然有不交作业的。上次的作业,抛去二卷,一卷居然有不涂卡的。惩罚的单词书写,有人抗旨不交。积累本从来知识单词的copy。这次连好学生都没有看到有思维整理的痕迹。每周的积累本与习字批改的时候,就是减肥不去吃饭的时候。我为一塌糊涂的批改的东西而生气。上次的生气,这次的生气。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方法。细思从三调到现在,每周视听课,都会有视频,外加最近的holes欣赏,好像阅读课和视听课都成了视了,没有了听。
回想三单元的课文讲解,我所希望的是通过讲解,学生可以retell,但是学生希望的是通讲解,给他们满满的一黑板的笔记。这种传统的理念何时可以解雇呢。思维方面的东西需要时间去练习,去锻炼,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抄抄单词那么简单。因为新考试的作文有可能有概要写作这个题型。好像我在这周除了分析课文结构之外,我好像在讲阅读理解的时候,没有给分析文章结构,而且语速超级快,快到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早说啥。似乎隐约体会到了快节奏的日子。学生的状态能否跟得上,我不知道。
英语课上的慵懒与放松,似乎成了他们寻找放空的契机。我在不断反思,如何让他们动起来呢,必要的语篇分析知识需要去传授。再整理一下,我把各种题材的文章的基本机构先给学生传授下去,这样子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不同的结构划分,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我在想我为什么这么慢才把这种idea传递下去呢?可能我自己也没有弄明白语篇分析到底是什么吧?
以后的设想,每篇文章,体裁,结构(每部分的main idea)都必须体现的积累本上,从这个入手,make the collection colorful. Next i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using the coherence and cohersion of the passage analyzes the passage ,which mainly focus on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is passage. 刚开始的设想让学生进行微观分析,但是这种方法有点慢,而且有点乱。我总是心太软,对他们都很宽恕。下次再制定规则的时候,规则说明白,不张嘴的也OK。
一连两星期甚至三星期的无休,这是第三个星期,三调后的第三个星期。重新调整方向,也是来的及的。虽然连轴转了15天了,But after enough sleep, I am refre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