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一位曾身居高位的老人在花甲之年被迫南下,在异地他乡,倾其所有盖几间瓦房以避风雨,结果房还没改好,爱妻仙逝。更狗血的是,新居没住俩月,就继续被贬谪到了蛮荒之岛,借住的小破屋漏雨严重,一晚上要把床不停地挪来挪去避雨。那里没医没药,愚昧到生了病只能杀牛祭神,吃药被斥为大不敬,要遭诅咒。“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这样的晚年生活岂是凄凄惨惨戚戚所能说得尽的。可这样的人生落到苏东坡的身上,那只不过是换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是大名士所不同于常人之处。苏东坡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豪放的人生哲学,让他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当下,发现快乐。苏东坡曾对他弟弟子由说过:“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整本书里洋溢着的都是苏东坡的这种精神,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从凤翔府判官(七八品,还不管正事)到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三品,负责起草诏书,皇帝皇太后前红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曾在全国各地包括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不论在哪个地方,他都怡然自得。他的朋友遍天下,上到太守、驸马,下到邻居酿酒老妇,他都结交得上,也都能聊得热火朝天。《论语》有云:“德不孤,必有邻”。所以像他这样的大诗人、大才子、大官人,深得百姓和文人爱戴。在他数次履职或遭流放时,都会受到从官方到地方的礼遇。他的诗越是被政敌所勒令禁止传播,反而传得更广。
苏东坡除了官职,还有一系列的身份与特长傲然于世。他不光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开创了宋代豪放派诗词的先河,原先被伶人歌妓传唱的宋词,经过他的创作,把你侬我侬的调调拔高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大开大合、情志深远的好词。
然而,他的身份当然不仅止于此,他的开放性乐天心态,使他进行多种尝试,是一个活得有滋有味的“生活家“。所以他还是瑜伽修炼者,是佛教徒,是酿酒实验者,是道家炼丹者,是堤坝工程师,轰轰烈烈地斜杠一生。“东坡肉“、”苏堤“这些流传至今、百姓喜闻乐见的事物恰好便是他在生活艺术里创作的一簇簇繁花。
通过林语堂大师的这本《苏东坡传》,一位可歌可敬的天纵奇才的传奇一生跃然纸上。书中还有大量篇幅描述了王安石及其新政变法,和由此引发的政坛跌宕,也刷新了我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王安石在文学造诣上或与苏东坡齐名,但他糟糕的性格与处世之道实在与苏相差万里。
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用他的一篇散文总结:“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侍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如林大师所言,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是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是万古不朽的。
唯一的遗憾是感觉行文不甚流畅,有时感觉相连的两句话前后不搭,意思难懂。毕竟这本传记原著是英文,而译者是台湾大学教授。所以,建议还是看英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