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
👋
诉讼保全包括财产保全、行为保全和证据保全。以下是对诉讼保全法条的解析及举例:
1. 财产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法院可以应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可能因一方行为或其他原因难以执行判决的案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举例:如果甲公司担心乙公司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甲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请对乙公司的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等措施,以确保未来判决能够得到执行。
2. 行为保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作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
举例:在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为了防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禁止侵权方生产、销售侵权产品。
3. 证据保全:《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提及证据保全的条款,但在实践中,法院为了确保证据不被破坏或丢失,可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证据。
举例:在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为了防止事故现场的证据被破坏,受害方可以请求法院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并保存相关证据。
保全的阶段
在不同诉讼阶段,保全措施的采取有不同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要求。
首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1条和第100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如果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可以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同样,为防止判决执行受阻,也可以申请行为保全。
其次,在财产保全方面,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财产保全可以分为诉前财产保全、诉讼中财产保全以及裁判文书生效后、执行程序启动前的衔接阶段保全三种情形。
具体来说:
**诉前财产保全**:适用于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申请人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损害的情形。申请人需要提供担保,并且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如果未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
- **诉中财产保全**:在诉讼过程中,为了防止被告转移财产等情况,原告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此时,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
- **执行前财产保全**:在法律文书生效后至执行程序启动前的阶段,债权人为了确保判决能够顺利执行,也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此时,申请人需要在申请书中明确指出生效法律文书的相关信息。
财产保全期限
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类型的财产保全有不同的期限。具体来说:
存款冻结期限:根据《民诉法新司法解释》,存款冻结期限从原来的六个月延长至一年。
动产查封、扣押期限:动产查封、扣押的期限则从一年修订为二年。
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从原来的二年延长至三年。
此外,如果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没有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法院将解除保全。而对于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必须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措施。
保全的范围
**保全的范围包括财产、行为和证据,旨在防止因债务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给申请人造成其他损害**。
首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1条和第100条,保全范围可以涵盖以下方面:
- **证据保全**: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 **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应限于诉讼请求的范围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例如,如果甲欠乙10万元人民币,乙只能申请保全相当于10万元的款项,而不能冻结甲更多的存款。
- **行为保全**: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最终判决的执行。
保全的对象
**保全的对象通常包括被告的财产和行为,目的是确保未来判决或裁决能够顺利执行。以下是具体的保全对象及举例:
1. **银行账户及存款**:例如,被告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及其存款,户名必须与被告名称一致。
2. **房产和土地使用权**:如被告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登记的房产或拥有使用权的土地。
3. **股权和投资收益**:比如被告对外投资的股权、持有的股票、债券以及股息、红利等收益。
4. **车辆和设备**:包括被告拥有所有权的车辆、厂房、机器设备及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货物。
5. **债权和知识产权**:诸如被告享有的对其他人的到期债权,其他人应付给被告的租金,以及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
6. **其他财产权利**:任何被告拥有金钱价值和权利的其他财产,如珠宝、艺术品等。
保全的救济
保全的救济主要涉及**对错误申请保全的纠正和对受损方的赔偿**。当申请人错误地申请了财产保全,被申请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救济措施:
1. **复议申请**:被申请人可以向作出裁定的法院申请复议,这是对保全裁定的直接异议,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提出。
2. **损害赔偿**:因申请人的错误申请造成了损害,被申请人可以提起诉讼,要求申请人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
3. **超标的额保全的认定**:在没有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情况下,申请人申请的保全金额超过了其债权金额,可能构成超标的额保全。被申请人可以就此提出异议,寻求相应的损害赔偿。
4. **法院的监督职责**:法院对处理诉讼保全负有监督职责,应确保保全措施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假设甲公司因与乙公司的合同纠纷,错误地申请了对乙公司财产的超额保全。乙公司可以首先向法院申请复议,要求撤销或变更保全措施。同时,如果乙公司因此遭受了损失,比如资金周转困难导致的损失,乙公司可以起诉甲公司,要求其承担因错误申请保全造成的侵权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损害赔偿。
总的来说,保全的救济途径既包括对保全裁定的直接复议,也包括通过诉讼寻求损害赔偿。被申请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考虑是否采取保全措施时,需要平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全措施的采取不仅要确保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也要避免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申请人在申请保全时可能需要提供担保,如果保全申请有错误,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保全措施作为民诉诉讼保障制度之一,其在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判决的有效执行上提供了制度支持。
选择题及解析
以下是一些关于保全的选择题及解析:
问题:保全是指什么?
A. 保护财产安全
B. 保护人身安全
C.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在对该案判决前,依法对诉讼标的物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D. 保全是指保险合同中的保障措施
答案:C
解析: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确保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而采取的一种对诉讼标的物或与案件有关的财物进行强制性措施的制度。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问题:以下哪项是保全的条件?
A. 当事人提出申请
B. 案件已经判决
C. 判决难以执行或可能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
D. 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答案:C
解析:保全的条件是判决难以执行或可能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虽然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请,但并非必要条件。同时,保全申请人提供担保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的,但并不是保全的必要条件。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问题:以下哪项不是保全的措施?
A. 查封财产
B. 扣押财物
C. 责令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
D. 调解纠纷
答案:D
解析: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财产、扣押财物、责令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等。而调解纠纷并不属于保全的措施范畴,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是指法院在作出民事判决作出之前,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先行裁定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金钱、财物给付义务,或实施、停止某种行为的一种法律程序。
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
案件性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先予执行适用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和劳动报酬等案件。
紧急需要:案件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例如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等情况。
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是明确的,即案件的事实清楚,是非责任显而易见。例如,一位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起诉要求成年子女支付赡养费,这种情况下权利义务关系非常明确。
被申请人的履行能力:被申请人应具备履行先予执行义务的能力。
时间节点必须是诉讼中
先予执行救济
先予执行是一种司法程序,允许在最终判决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法院的裁定,提前执行某些财产或权益的处置。然而,这种程序有时可能出现错误,因此需要相应的救济方式来纠正这些错误。
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复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对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例如,如果原告申请先予执行被告的财产,但被告认为这一裁定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可以向法院提出复议申请,要求撤销或变更这一裁定。
上诉:在先予执行裁定后,如果双方对案件本身的判决结果有异议,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审判监督程序:在执行完毕后,如果执行依据(如判决、裁定等)被撤销,当事人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以纠正原判决或裁定的错误。
提起诉讼:如果先予执行错误导致当事人遭受损失,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执行回转程序:在执行完毕后,如果执行依据被撤销,法院应当裁定执行回转,即要求取得财产的人返还财产或强制执行。
举例来说,假设伍某因交通事故受伤,急需医疗费用,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对方的赔偿款。法院裁定先予执行,伍某收到款项后得到及时治疗。然而,后来法院判决认定对方只承担部分责任,伍某获得的赔偿款超过了应得金额。在这种情况下,伍某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要求纠正原判决的错误。如果再审判决认定伍某获得的赔偿款确实超过了应得金额,伍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返还超出的部分,或者法院可以裁定执行回转,要求伍某返还超出的部分。
先予执行期限
法院在收到预先执行或财产保全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这一规定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和第一百零六条,体现了对紧急情况下当事人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
如果被申请人不服从裁定,可以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否则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这一规定既保证了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也避免了因被申请人恶意拖延而导致的保全措施长期无法解除的情况。
举例来说,假设万源市A小学与陈某因食堂承包合同产生纠纷,陈某将学校食堂上锁并独自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万源市A小学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请求法院责令陈某立即将其占用的物品搬离并移交房屋,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如果裁定支持万源市A小学的申请,而陈某在规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则法院可以采取措施强制执行该裁定。如果陈某不服从裁定并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了诉讼或申请仲裁,则法院会根据诉讼或仲裁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该裁定。
总之,先予执行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的效率和公正性提出了高要求。
选择题及解析
以下是关于先予执行的选择题及解析:
题目: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有关先予执行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B. 法院既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也可以依职权裁定先予执行
C. 申请先予执行的时间为案件受理后至终审判决作出前
D. 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正确答案:A、C
解析:
A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这是为了确保先予执行的顺利进行,防止申请人滥用权利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只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而不能依职权主动裁定先予执行。这是因为先予执行涉及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需要当事人提出申请并经过法院审查后才能作出裁定。
C项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1款的规定,申请先予执行的时间为案件受理后至终审判决作出前。这是为了确保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D项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而且复议申请应当向作出原裁定的法院提出,而不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和C。这两个选项分别涉及到了先予执行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是理解和运用先予执行制度的基础。
强制措施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为保证审判和执行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拘传:是指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诉讼。当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时,法院可以采取拘传措施。
训诫: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轻微的人,以口头方式给予严肃批评和严重警告。训诫是一种较轻的强制措施,适用于那些行为较轻微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
罚款:是指人民法院责令妨害民事诉讼的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目的金钱。罚款是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较重的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通过经济制裁来惩罚和纠正违法行为。
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人,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民事诉讼强制措施,通常适用于那些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
下面举一个关于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例子:
甲公司与乙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乙公司拒绝出庭,并且未提交任何书面答辩材料。法院在多次通知无效后,决定对乙公司采取拘传措施,派出司法警察强制乙公司法定代表人到庭。在庭审过程中,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态度恶劣,多次打断法官的发言,并辱骂对方当事人。针对这种行为,法院决定对其进行训诫,并责令其支付一定的罚款。如果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然不改正其行为,法院有权对其采取更严厉的拘留措施。
必须到庭的被告
在民事诉讼中,必须到庭的被告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离婚案件中的原、被告。
抚养费、赡养费纠纷等案件中负有义务的当事人。
其他案件,不到庭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才能查清案件基本事实的原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这里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必须到庭的原告、法定代理人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2.根据第一百四十五条,原告于法院宣判前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例如,一起离婚案件中,原告是提出离婚的一方,如果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那么法院可能会按撤诉处理。或者,在一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原告是一家国内著名的饮料生产企业,如果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那么法院可能会在原告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判决。
必须到庭的被执行人
必须到庭的被执行人是指在法律程序中必须出席法庭以履行其法律义务或接受审判的当事人。关于这一主题的法条解析及举例如下:
法条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四百八十四条规定:“对必须接受调查询问的被执行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实际控制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其到场。”
举例:
假设有一个借贷纠纷案件,其中借款人(被执行人)在法院判决后拒绝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发出执行通知并要求借款人到庭说明情况。如果借款人经过两次正式传票传唤后,仍然拒绝到庭,法院有权依据上述法律规定,采取拘传措施,强制借款人到庭,以履行其还款义务或接受进一步的法律程序。
拘传的适用条件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传的适用条件包括:
拘传的对象是法律规定或法院认为必须到庭的被告,或者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而作为被告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被告或被告的法定代理人必须经过传票传唤。
被告或被告的法定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拘传适用的前提是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这里的“两次传票传唤”是指送达传票,由受送达人或者法定的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如果被告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那么就可以适用拘传。这里的“正当理由”是指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或其他使被告无法到庭的特殊情况。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被告被法院传唤到庭接受讯问,但他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且没有提出任何正当理由,那么法院就可以适用拘传措施,强制其到庭。在拘传前,法院会向被拘传人说明拒不到庭的后果,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被告仍然拒不到庭,那么法院就可以使用拘传票将其拘传到庭。
罚款和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罚款和拘留的法条主要包括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等。这些法条规定了对于拒绝协助调查、执行或有其他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处罚措施。
1.单位拒绝或妨碍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或者接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或者拒不协助扣留被执行人的收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转交有关票证、证照或者其他财产等行为,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并可以对其处以罚款。罚款的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如果单位仍不履行协助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并可以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2.个人拒绝协助调查或执行,或有其他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人民法院也可以对其处以罚款。罚款的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
除了罚款,对于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个人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人民法院还可以予以拘留。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如果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经批准:关于罚款和拘留的决定,必须经院长批准。如果对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但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举例:当事人一女子因妨碍民事诉讼被罚款五万元一案。案件中,被告幸某在原告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持有的公司公章向法庭提交撤诉申请,妨碍了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最终决定对幸某处以五万元的罚款。
期间
民诉期间的法条解析指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期间规定的解释和理解。以下是一些与民诉期间相关的重要法律条文的解析及举例说明:
1.期间的计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内,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例如,如果某项诉讼文书的提交期限是一月,从1月10号起算,那么该期限实际上是从1月11号开始计算,持续到下个月的对应日期结束。
2. 在途时间:同一条款还规定,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这表示,如果当事人在期限的最后一天通过邮寄方式提交诉讼文书,以邮戳上的日期为准,而不是文书实际到达法院的日期。
3. 顺延情形:如果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遇到不能进行诉讼行为的节假日,则期间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4. 特别规定:《民法典》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有特别规定的,依照那些特别规定。例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5. 执行措施期限:对于执行措施效力期限的起算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执行措施属于执行程序的范畴,其起算时间应当自执行措施裁定文书送达后的第二日开始计算。
6. 违约金起算时间:对于违约事实发生后的违约金起算时间,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情况下,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例如,如果约定交房日期为10月10日,那么逾期交房的违约金应从10月11日开始计算。
民诉期间的补救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6条进行。
该法条规定,如果当事人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错过了诉讼期限,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期限。这里的不可抗力通常指的是像自然灾害这样的客观情况,而其他正当理由则可能包括突发的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
例如,如果当事人因为地震导致交通中断无法按时提交诉状,那么在地震过后,他可以向法院说明情况并提出顺延期限的申请。只要这种申请是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提出的,法院一般会予以接受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特别规定
民诉期间的特殊规定主要涉及不同情况下的时效期限及特别程序的适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特殊规定:
1. 短期诉讼时效:某些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一年,这包括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拒付租金、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坏等情况。
2. 长期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规定了适用于特别程序的案件类型,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死亡案件等,这些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
4. 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情况,导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答辩期和上诉期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依法享有的提出答辩状的法定时间限制
上诉期则是指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的时间限制**。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例,对于答辩期的规定是,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答辩状,法院可能会按照缺席审判程序继续审理案件。例如,如果被告张三在1月1日收到起诉状副本,那么他必须在1月16日之前向法院提交答辩状。
上诉期: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例如,如果李四在4月10日收到一审判决书,他必须在4月25日之前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如果错过上诉期,除非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否则当事人将失去上诉权利,一审判决将发生法律效力。
送达
即将法律文书送达给当事人的职权行为。
直接送达:法院直接将诉讼文书交给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例如,法官亲自前往被告家中,将传票交给被告本人。送达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当事人的代理人、代收人送达(口诀:三代一家属)
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诉讼文书,法院可以邀请见证人,由受送达人、见证人签名并盖章;也可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电子送达:法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短信、微信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需确认受送达人收悉。
委托送达:当直接送达有困难时,法院可以委托其他有关机关或单位代为送达。比如,法院可能委托邮局将诉讼文书寄送给当事人。
邮寄送达:法院通过邮政快递将诉讼文书寄送给当事人。如果当事人不在,邮递员可以将文书投递到与当事人共同居住的成年家属。送达回执票上标注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以其他方式送达,法院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例如,法院可以在《人民法院报》或法院网站上发布公告,自公告之日起满30日后即视为送达(涉外案件60日)。
选择题及解析
以下是一些关于诉讼保障制度的选择题及其解析:
问题:在我国,以下哪项不是诉讼保障制度的内容?
A. 公正审判保障
B. 诉讼权利保障
C. 司法独立保障
D. 行政机关独立保障
解析:正确答案是D。在我国,行政机关并不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力,因此行政机关独立保障并非诉讼保障制度的内容。而公正审判保障、诉讼权利保障和司法独立保障都是我国诉讼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以下哪项是诉讼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A.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B. 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权
C. 保障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D. 保障媒体的舆论监督权
解析:正确答案是A。诉讼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证据权利、辩护权利等。而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保障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和保障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虽然也是诉讼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其核心。
问题:诉讼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提高司法效率
B. 维护社会公正
C. 保护当事人权益
D. 促进社会和谐
解析:正确答案是B。诉讼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正,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公平、合法的对待,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和法治。虽然提高司法效率、保护当事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也是诉讼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但维护社会公正才是其核心目的。
以上是一些关于诉讼保障制度的选择题及其解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