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1】——陪作业碎碎念
下围棋:
晚饭前,我看亮亮玩得差不多了,有些无聊,就提议道:“亮亮,要不要练一会儿下棋?”
亮亮:“啊......”
我:“亮亮,你想参加月底的围棋比赛么?”
亮亮:“想参加的!”
我:“那你觉得是不练,比赛更容易赢呢,还是练习,比赛更容易赢呢?”
亮亮:“那我练一会儿下棋吧!”
亮亮练练一会儿,我们开始吃饭了,但亮亮不愿来吃,因为他输棋了。
换做从前,我肯定会催促他先来吃饭,吃好之后再下棋。
这一次,我说:“亮亮,你是不是想赢一盘,再吃饭?”
亮亮:“我刚才输了,我找电脑下,我想赢哎···”
果然,亮亮输了棋,没心思吃饭。
后来,我也没再催促他,他也没有拖太久,就自己跑来吃饭了。
虽然亮亮没能按时吃饭,但我能感受到,亮亮的内在力量在告诉他,他应该怎么做,而且,后来他一个坐着吃饭,也没要求大家陪着,同时,他也很愉快地吃完了饭菜。
阅读:
今天,亮亮利用晚托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作业,所以,晚上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不过,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亮亮不太专心,一边玩假蛇玩具,一边心不在焉的听着。
我有些忍不住:“亮亮,你可以把玩具蛇放好么?不要三心二意的!”
亮亮不太高兴,也没有马上把玩具收起来。
我:“如果你想玩玩具的话,我们可以一会儿再阅读,你先玩玩具好了!”
亮亮还是不高兴。
我:“我希望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地阅读!”
亮亮很生气,把玩具蛇扔到了写字台上,玩具蛇撞倒了闹钟。
我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亮亮还是气鼓鼓的,同时他把闹钟摆正,又把玩具蛇放好,然后坐到我身边:“讲吧!”
我继续讲成语故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讲完之后,我和亮亮讨论了一下故事,亮亮说:“这就是日积月累么!”
我:“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果然一心一意地听故事,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亮亮:“哈哈哈,我聪明吧!”
我鼓励,我词穷...
朗诵:
我想让亮亮一起朗读《日有所诵》的儿歌,不过亮亮不乐意,他认为这不是老师要求的作业。我知道无法说服亮亮,就尝试建议他跟着我念三遍。亮亮不肯,说只念一遍。我本还想坚持,同时也觉察到这样僵持下去不会有结果,于是,我同意亮亮念一遍。结果,亮亮默默地拼读着念了一下,就表示一遍念好了。其实,我是希望亮亮大声读出来的,于是,我对亮亮说:“你可以发出声音地念一遍么?”亮亮有些懊恼,他表示自己已经默念过了,又吐槽自己不认识字,我的要求是在逼他背诵。我继续道:“日有所诵就是要念出来,才能帮助我们熟练拼音,认识汉字,你要不要试一试!我本来想让你跟着我念的,既然你可以自己念,那就更好了!”亮亮好像听进去了,他又从头念了一遍。我也就此作罢了!
【反思】
1.我可以有意识地提醒亮亮,学习并不仅仅在课堂上,不过,这么直白的讲道理,估计他很难接受。
2.我可以试试这么说:“拼音和认字,关键在于多读多看,就想你最近,总是背诵已经学过的课文,背诵地效果是不是越来越熟练了?”
【践行2】——我要下楼玩
晚上8:40,亮亮完成了跳绳作业,因为计时的成绩比较好,亮亮很开心,说要下楼找小哥哥一起跳绳。
亮爸和外公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不要下楼了!
亮亮一下子就不高兴了,还吐槽说挂钟坏了,现在应该是7点钟。
我的理智脑告诉我,亮亮很想下楼玩,我应该先共情的,但话到嘴边,我又改口了:“你可以下楼去的!同时,我的电脑上显示的时间也是8:45了!”【其实,我可以说,要是现在是7点该多好,你就可以下楼去玩个痛快了!】
亮亮继续吐槽我的电脑时间不准。
我没有继续话题,亮爸和外公也各忙各事。
亮亮在家门口站了一会儿,没有下楼。
我:“亮亮,我先把门关了,有蚊子。”
亮亮不置可否,后来就进房间去了。
几分钟之后,亮亮来到小书房,很开心地向我展示他做的手工。
就这样,刚才的风波平息了!
【反思】
1.还是那句话,先连接再纠正,连接好了,孩子会自我纠正。
2.我的脑子里是想共情的,但是我嘴里说的是道理,还要再练习,练习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