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身体被刺骨的寒冰包围···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想和他们道谢却被自己萎靡的心情和早已退化的语言能力绊倒,最后再也不想站起来······”
这是由加拿大的国际渐冻人协会(ALS)公布的关于渐冻症人的心理描写,可想而知患者此时是多么的绝望。
患者的病症表现为肌肉逐渐萎缩无力。身体如同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
我国现有大约10万的渐冻症患者,
患者一开始仅仅会感受到肌肉无力
容易疲劳。随着病情发展,肌
肉无力的症状会逐渐加重,
还会出现肌肉的萎缩。
患者最后会因为呼吸机萎缩
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
它的学名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 渐冻人症 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通常表现为面肌的无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肌肉无力肌萎缩,肉眼可看见的肌束颤动和肌肉痛性痉挛。
渐冻症一般选择对症治疗的方法非常有限,比如适当的增加体质的锻炼,定时定量服用抗组胺类的药物···且大部分药物都有副用而这些都只能缓解病情而不能根治。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国中医的针灸理疗也能做到改善肌肉无力和调节心情的作用,在改善渐冻症人的生活质量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渐冻人属于肌肉萎缩,在中医古籍《圣济总录》中就有记载“舌谙不能语,足废不能用”的临床症状。
这种病症被中医归为“痿症”。中医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而中医的针灸疗法是通过火的温热去烧灼局部和刺激神经,既可以缓解和疏通经脉也不会留下后遗症,恰到好处。
在中医的针灸治疗中会取两组穴位,以大椎、手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等穴位为主,以命门、气海、血海、太冲、脾俞、内关、关元、鱼际为辅。主穴每次取4~5穴···
中医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所以中医治疗以调理脾胃为辅助治疗的方法,同时注意补肝肾。部分病人有湿热,痰,淤血,所以需要清热化湿,祛痰活血,而这些恰恰又是我们中医所擅长的。
目前的渐冻症领域在国际上还没有真正根治的方法,有的只是缓解症状,延长寿命。也希望我们能早日攻破渐冻症这一医疗难题,共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