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要建设“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积极发言的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回答是不是精彩,没有发言的学生在想怎么凸显自己在课堂上的特别,大部分的学生都特别想表现自我,而没有去关注课本、没有去关注知识本身。彼时,那是自我盛行的教室,教学效率很低。是的,这是另一种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 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教育需要教师静下来,关注引导学生如何习得经验。
书中还提到另外一种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作者用 “手势” 教学举例。
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游戏里常用的“对”或“错”的手势来表达意见, 老师往往对于某个学生给出的答案要求全班学生整齐地告知“对”或“错”以检验学生对该内容掌握的程度。要知道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对每个问题的思考也是不同的, 对于某个问题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表达,也就是说应允许有其它的想法或答案。“手势” 教学里更大的问题是:应用此方法的教师似乎有一个牢固的信念, 认为思考或意见都应该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 而对于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往往不重视, 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其实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原来的那些形式主义, 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特点,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教师要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
关于这种形式主义,佐藤学先生这样写道:
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经常用“对” 与“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而没有真正地去思考学生的出发点,没有进行情感的相互交流。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
是的,课堂转型是一种文化变革,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尊重倾听的教室”远比“热闹无序的教室” 更有效率,“对话式教学”远比“灌输式教学”更有效率。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科书的处理,而在于实现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亦即追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效率
摘自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谈有效性教学》 代青